没等俄倒下,美国全力抗衡中国,35国选在联合国动手,名单全是强敌。在刚刚结束的联合国大会期间,美国牵头联合35个国家想搞融资网络,这是一场关乎未来全球科技霸权和经济主导权的较量。那么,这场由美国主导的"矿产风暴"究竟意味着什么? 2022年6月。当时,美国主导组建了"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这个被称为"金属北约"的联盟包括了14个国家和欧盟委员会。这一举动标志着美国开始系统性地构建一个绕开中国的全球矿产供应网络。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美国对中国的忌惮,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特别是稀土生产和储量方面占据全球主导地位。根据美方发布的数据,中国2023年稀土产量达24万吨,约占全球三分之二,稀土储量更是高达4400万吨,占全球40%。如此高的资源没能掌握在自己手里,美西方国家十分担忧,害怕受制于中方。 面对摆在眼前的制裁措施,中方也采取了一些保护本国资源的措施。此前,中国实施了稀土、镓、锗、石墨等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中方强调不针对特定国家,这只是保护自身战略资源的必要之举,但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供应链难免要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美国开始寻找新的矿产供应链。8月,美国表示有意资助坦桑尼亚卡班加镍矿项目,除此以外,积极拉拢欧洲盟友为己所用也是美国进一步寻求稀缺资源的手段。例如,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为土耳其提供了5000万美元贷款,用于采矿业脱碳化和电气化。 9月23日,在联合国大会期间,美国宣布与盟友建立"矿产安全金融网络",这是美国试图重塑全球经济秩序的重要一步。美国此举的目的显而易见:通过金融手段来支持全球范围内的矿产开发和供应链重构,从而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西方企业在绕开中国寻找新供应链时遇到了众多障碍,首先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优势短期内难以被替代,其次全球矿产供应链的多元化发展可能带来更高成本和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使得美国的战略面临重大挑战。 中国日益增长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引发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忌惮和猜疑,美国试图通过组建联盟来抗衡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主导地位,这不仅仅是一场资源争夺战,更是一场关乎未来全球科技主导权的较量。 然而美国的做法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后果,这可能加剧中美在科技和资源领域的对抗,进一步恶化两国关系;全球矿产供应链的重构可能导致全球经济效率的下降,增加各国企业的经营成本;美国的做法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的不满和担忧,尤其是那些依赖中国矿产资源的国家。 未来,全球矿产供应链可能会朝着多元化发展,美国及其盟友可能会加大在非洲、南美等地区的矿产投资,这可能会为这些地区带来经济机遇,但同时也可能引发新的地缘政治竞争。谁能在减少对关键矿产依赖方面取得突破,谁就可能在这场较量中占据上风。
随着供应链的重构,一些新的经济中心可能会崛起,而一些传统的矿产强国可能面临挑战。 如果各方能够在竞争中保持理性,通过对话和合作来解决分歧,那么这场博弈可能会推动全球资源治理体系的完善。 反之,如果对抗升级,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秩序的进一步碎片化。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合作共赢才是解决全球性挑战的唯一出路。
参考资料: 抗衡中国,美国牵头的关键矿产“小圈子”想搞融资网络——环球网2024-09-24 06:4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