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脑出血(ICH)是指在没有明显的外部原因的情况下,脑内出现了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高血压、脑动脉瘤、血管畸形等脑部血管疾病引起的。ICH临床病死率高,有效治疗措施较少,也会对患者本人造成严重的身体健康影响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既往已有研究证实,ICH急性期血压升高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但目前尚无研究证实ICH急性期如何应用降血压药物有效且安全。瑞芬太尼具有强效快速的镇痛作用,右美托咪定则具有抗交感作用,因此,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可能是一个合理的降压治疗方案。针对现况,南方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学者团队近期发表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旨在探讨应用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ICH急性期受试者强化降压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该研究纳入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急性ICH;至少有2次收缩压(SBP)≥150 mmHg(1 mmHg=0.133 kPa);发病时间在24 h内的338例成年受试者(表1)。其中167名受试者被随机分配至干预组,171名受试者被随机分配至对照组。两组分别接受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干预组使用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则使用指南建议的静脉降压药(如尼卡地平等)。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治疗开始后1 h的收缩压控制率,定义为治疗开始后1 h收缩压得到控制(SBP<140 mmHg,两次测量间隔≥2 min)的受试者比例。次要终点主要包括血压变异性、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结果等。安全性终点包括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及镇痛、镇静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研究结果:主要终点方面,干预组在1 h的SBP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1/161,62.7% vs. 66/166, 39.8%;差异23.2%,95% CI, 12.4%~34.1%;P < 0.001)(图1)。而在次要终点中,干预组受试者虽然未在血压变异性和改善神经功能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但相比于对照组,干预组受试者可获得有效浅镇静,同时还可显著减少受试者发生躁动(表2)。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受试者的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干预组心率过缓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较高(表3)。
研究表明,在SBP≥150 mmHg的急性期ICH患者中,联用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显著提高了治疗后1 h的SBP控制率,患者血压得到了快速、平稳地控制,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由于此前关于ICH的诊疗指南中,并没有提到镇痛药物+抗交感药物可以联用降低收缩压,而该研究或可为ICH患者的早期强化降压治疗提供全新思路,未来有希望通过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表1 受试者基线特征
表2 研究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
表3 研究的安全性终点
图1
(编译:刘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