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然而,云南昭通彝良县的两名男子周某和袁某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与诈骗分子展开了一场“较量”。
为了吸引国内“人才”出国“就职”,诈骗分子惯用“高薪资、高职位”等诱人条件设下陷阱。周某和袁某因长期待业,经济窘迫,在发现这一诈骗套路后,没有选择敬而远之,而是决定“反套路”。他们佯装答应对方的诱人条件,以住宿、吃饭为由,成功骗到“出国的路费”1800 余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行为或许让一些人感到解气,毕竟诈骗分子的行径令人深恶痛绝。但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做法并不可取。尽管诈骗的对象是不怀好意的电诈分子,可这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钱财的行为,依然违反了法律。
警方的迅速行动和依法处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哪怕面对的是诈骗分子,我们也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去应对。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社会现象的深思。电诈分子的猖獗,反映出当前网络环境的复杂和监管的难度。我们在呼吁加强打击电信诈骗的同时,更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不被所谓的“高薪诱惑”所迷惑。
周某和袁某的案例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提醒我们在面对不法行为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通过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和社会的正义。我们不能为了一时的痛快而逾越法律的红线,只有在法律的框架内行动,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也希望这样的事件能够引起更多人的警觉,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公正、守法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