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人的奥林匹克”默默走来,中国体育健儿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体育的强大,看到了奥林匹克精神。 本次东京奥运会羽毛球赛场上有一个孤单落寞的身影,他就是亚拉·阿扎德·阿卜杜勒·哈米德,他是伊拉克唯一一名羽毛球运动员,他从伊拉克坐了12个小时的飞机来到日本参赛,却只在赛场上停留了26分钟。 赛场上,他没有教练,没有队医,也没有任何后勤人员,他只能自己取水、自己收拾运动装备,虽然在比赛场上他只停留了短短的26分钟就被淘汰,但他在赛场上的出现却足以让世界铭记。 看到这位伊拉克选手,不得不让我们想起当初只身一人奔赴奥运的我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 1931年7月1日,东北大学毕业典礼上,张学良宣布刘长春将代表中国远征第10届奥运会的消息,张学良还捐助8000银元(折合1000美元左右),作为刘长春此次奥运之行的费用。 7月8日上午9时,刘长春登上了前往美国的威尔逊号邮轮,面对送行的几千同胞,刘长春在码头,庄严致辞:“我此次出席世界运动会,系受全国同胞之嘱托,我深知责任重大,当尽我本能,在大会中努力奋斗!” 1932年7月29日16时,经过20多天漫长的海上漂泊,刘长春终于在奥运会开幕前一天抵达洛杉矶港口。 7月30日14时30分,第10届奥运会开幕,中国代表队第8个入场,刘长春高举国旗走在最前面,后面是拼凑出来的四人队伍。也就是说,中国队的参赛运动员,仅有刘长春一人。 7月31日15时,刘长春参加了100米预赛,他的成绩是11秒1,列小组第5,此前他的最好成绩是10秒8。8月2日,他又参加了200米预赛,还是同样的情况,虽然成绩不太理想,但是他已经竭尽全力。 比赛结束后,刘长春因路费不够无法回国,后来还是在当地华侨的捐助下,才凑足了回国的路费。 回国后,刘长春多次参加国内外比赛,1937年,28岁的刘长春在一次训练中,腿部肌肉严重拉伤,他不得不结束了自己的运动员生涯。新中国成立后,人到中年的他,重新以田径教练的身份回到运动场。 1983年3月中旬,在一次晨跑中,刘长春身体突感不适,3月25日在医院去世。 在他去世的一年零4个月后,也就是在1984年7月29日的洛杉矶,26岁的许海峰夺得中国人在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成功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如果刘长春晚一点走,听到这个消息,他应该比谁都要振奋激动吧! 本次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总人数为777人,其中运动员431人(女运动员298人、男运动员133人),教练员、领队、科医人员等运动队工作人员307人,团部工作人员39人。 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上一共获得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以38枚金牌,88枚奖牌的优异成绩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第2位,圆满收官! 从1932年“一个人的奥运”一路走来,直至取得如此骄人成绩,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体育的力量,赛场上的中国健儿英姿勃发,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都让人感受到他们骨子散发出来的自信、不服输、永不言败的精神。尊重自己、尊重对手,他们身上流露的是中华儿女的特质。 因为热爱而不停追梦,希望他们身上闪闪发光的奥林匹克精神能够延续下去,希望中国体育越来越好!#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