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一对夫妻收购了490多吨大蒜,花掉了整整170多万,想着大蒜涨价之后能够卖掉赚点钱,便将大蒜存入了一家冷库里,最近大蒜确实涨了价,夫妻二人也是很高兴,于是来到冷库打算出库卖掉,谁知俩人来到冷库之后却傻了眼,冷库早已经空空如也。 张女士和丈夫李先生站在空荡荡的冷库里,面面相觑。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震惊、困惑和绝望。 "这...这怎么可能?"张女士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颤抖。 李先生深吸一口气,试图保持冷静:"别慌,我们先问问冷库的负责人怎么回事。" 然而,接下来的对话只是让他们更加困惑和愤怒。 冷库负责人王经理一脸茫然:"你们的大蒜?不是已经让你们的代办提走了吗?" "什么代办?我们根本没有委托任何人来提货!"李先生激动地说。 王经理翻出一份文件:"这里有授权书,是一个叫王某的人签的字,说是你们授权他来提货的。" 张女士和李先生仔细查看了所谓的授权书,却发现上面的签名根本不是他们的。 "这是伪造的!"张女士惊呼,"我们要报警!" 就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寻蒜之旅拉开了序幕。 回溯到半年前,张女士和李先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老李,你看现在大蒜价格这么低,咱们要不要趁机囤一批?"张女士在晚饭时提议道。 李先生放下筷子,若有所思:"你是说像去年那样?" 去年,他们小规模地囤积了一些大蒜,等价格上涨后卖出,赚了一笔不菲的利润。这次,张女士想要更进一步。 "对,但是这次我们要大干一场!"张女士兴奋地说,"我打听过了,现在大蒜价格只有8毛多一斤,比去年还要低。如果我们能多囤一些,等明年涨价后,那可就发大财了!" 李先生有些犹豫:"可是这需要不少钱啊,咱们手头的积蓄够吗?" 张女士胸有成竹:"我算过了,咱们的积蓄再加上向亲戚朋友借一些,应该能凑够170多万。这样我们就能收购将近500吨大蒜!" 李先生被妻子的热情感染,也逐渐兴奋起来:"好,那我们就试试看!不过要先找个靠谱的冷库存放,这么多大蒜可不能坏了。" 就这样,夫妻俩开始了他们的"抄底"大计。他们走访了周边多个村庄,与种植户们谈判,最终以每斤8毛5的价格收购了493吨大蒜。 "老张家的大蒜品相不错,我们多收了点。"李先生一边记账一边说。 张女士点点头:"对,老张家的大蒜个头大,品质好,到时候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收购完成后,他们找到了当地最大的冷库——金丰冷库。 "您好,我们想租个库房存放大蒜,不知道你们这里还有空位吗?"李先生询问道。 冷库经理王明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有的有的,我们这里专业存放农产品,保证您的大蒜新鲜如初。不过存这么多,得签个合同。" 签订合同时,王明特意强调:"我们这里安保措施很严格,24小时有人值守,还有监控系统,保证您的货物安全。每月保管费5000元,您看可以吗?" 李先生和张女士商量了一下,觉得价格合理,就痛快地签了合同。 "王经理,那就麻烦你们了。"李先生说,"我们打算存到明年开春,到时候再来取。" 王明笑着说:"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好好保管的。" 就这样,493吨大蒜被安置在了金丰冷库。夫妻俩松了一口气,期待着来年的丰收。 时光飞逝,转眼间到了2023年3月。这天,张女士兴冲冲地跑进家门。 "老李,你快看新闻!"她激动地说,"大蒜价格涨到3块多一斤了!" 李先生一听,立刻放下手中的报纸:"真的?那我们赚大了!" 他们迅速计算了一下,如果按照3块5一斤的价格卖出,扣除成本和各种费用,至少能赚一百多万! "咱们明天就去冷库提货吧,趁现在价格高赶紧卖出去。"张女士兴奋地说。 李先生点点头:"好,我这就给王经理打电话,让他们准备一下。" 然而,当他们第二天满怀期待地来到冷库时,却遇到了开头那令人震惊的一幕。 面对空空如也的冷库,夫妻俩陷入了绝望。他们立即报了警,警察很快赶到现场进行调查。 "根据监控显示,确实有人在上个月多次进出冷库,搬运了大量货物。"警察告诉他们,"我们已经锁定了嫌疑人,是冷库代办王某的儿子。" 这个消息让夫妻俩更加震惊。他们从未见过这个所谓的代办王某,更别说授权他的儿子提货了。 经过进一步调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代办王某的儿子小王利用父亲的关系,伪造了授权文件,多次进入冷库偷运大蒜并低价卖出。 小王很快被警方抓获。在审讯中,他交代了自己的犯罪过程。 (来源:河南民生频道)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