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神枪手王凤麟遭叛徒出卖,被日军围在山上,打到只剩一发时,他犹豫了:是打叛徒,还是打日军首领?最后,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你就听我们的吧,凤麟同志,就算需要截肢,你也要先保下自己的性命啊!”围在病床周围的人看着病床上的王凤麟说道。 王凤麟叹了口气,他宁愿就这样死也不想成为一个废人,而在今后的日子里拖累队伍。 “但是,我们需要你,部队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还没有发挥自己的才能,你真的甘心吗?”王凤麟是一位武器专家。 此次他受伤也正是因为敌军知道了这位武器专家,他带领着队伍每次都能很快的赢得胜利,枪法也是十分精准,敌人看出了王凤麟对自己的威胁才发动的偷袭。 王凤麟听后,觉得同志说的非常对,自己不可以自暴自弃,于是便同意了这个提议。 后来,由于一个叛徒唐云三的背叛,向敌军暴露了我军当时驻地的位置——马鞍山。 日军包围了马鞍山,但是由于这里易守难攻的地形,所以使得敌人久攻不下,王凤麟在半山腰处狙击敌人,枪法十分精准。 我军也有了足够的时间能够把一些乡亲们转移到更加安全的地方,然后便可以放心的同敌人战斗。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敌人开始变得没有耐心,在上方增加了飞机进行攻击。我军伤亡惨重。 最后只有身处狙击地点的王凤麟活了下来,而他也只剩下一发了,他想和敌人同归于尽。此时,王凤麟突然看到了那个背叛我军的叛徒唐云三。 看到他之后,王凤麟气愤不已,只想立刻杀掉这个背信弃义,没有信仰的叛徒! 可是正当他要瞄准那个叛徒,为牺牲了的同志报仇的时候,突然发现了叛徒的旁边站了一个敌军的指挥官。 他开始纠结要打哪一个,一边是背叛我军的叛徒,另一边是对我军更有威胁的敌军领导,最后他还是将枪口对准了那个指挥官。 由于自己的位置暴露,没有而且残疾,最后壮烈牺牲。 王凤麟身上顽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而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像王凤麟一样的英雄,杨靖宇便是其中一位。 1905年,杨靖宇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在他长大后就一直奋勇杀敌。 在一次叛徒的背叛中,形势非常危急,他决定将主力军队转移出去,只留下自己一小队人断后,其中还保括伤兵。 这一小队人打退了敌人的三次进攻,最后剩下50人左右,直到伤员都被转移走,只剩下了两个小战士在他身边。 经过了这么久的战斗,没有吃东西,他们都很饿,杨靖宇将两个小战士安顿好后,独自去寻找食物。 实在饿的不行时,便用棉花就着雪花,生生咽下去。不幸的是,在路上,他还是遇到了敌军,他迅速拿出手枪同敌人战斗,由于左手受伤,而且只剩下了一发。 他靠在了一棵树上,愤怒地看着敌人,将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砰”的牺牲,年仅35岁的杨靖宇永远停留在了那个冬天。残忍的敌军看到这样的场景,竟然解剖了他的尸体。 他们想知道是什么食物,使得杨靖宇可以坚持这么久的战斗,结果看到后他们都惊呆了。里面只有一些草根和树皮,还有棉絮。 在我们如今享受当下的幸福时光中,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曾经有无数个先烈用他们的生命为我们铺平了道路。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英雄先烈,我们才会过上现在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 看完这两个英雄的故事以后,各位读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想到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