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质海绵肾
是一种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疾病。
一、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是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具体的遗传方式仍不清楚。
二、临床表现
1. 无症状: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2. 腰痛和血尿:常见症状之一,多为一侧或双侧腰部疼痛,可伴有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血尿的原因主要是肾锥体集合管扩张、结石形成等损伤尿路黏膜所致。
3. 尿路结石:发生率较高,可引起肾绞痛、排尿困难等症状。结石形成与尿液在扩张的集合管内滞留、浓缩,以及尿中钙、草酸等成分过饱和有关。
4. 尿路感染: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也是髓质海绵肾的常见表现,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感染易发生在扩张的集合管内,细菌在此滋生繁殖。
5. 肾功能损害:少数患者可逐渐出现肾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展为肾衰竭。肾功能损害的原因主要是长期的尿路结石、感染等因素对肾脏的持续损伤。
三、诊断
1. 影像学检查:
- 腹部 X 线平片:可发现肾锥体区多发性小结石,但对于早期或无结石的患者可能无异常发现。
- 静脉尿路造影:是诊断髓质海绵肾的重要方法,可显示肾锥体区造影剂浓聚,呈刷子状或花束状,为扩张的集合管内造影剂充盈所致。同时可发现结石、肾积水等异常。
- 超声检查:可发现肾锥体回声增强,呈放射状排列,内可见小结石或小囊肿。超声检查无创、方便,可作为筛查手段。
- CT 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肾锥体的改变、结石的位置和大小,以及肾脏的整体形态。对诊断疑难病例有重要价值。
2. 实验室检查:
- 尿常规: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等异常。
-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可了解肾功能情况。
四、治疗
1. 一般治疗:
- 多饮水:增加尿量,促进尿液排出,有助于减少结石形成和尿路感染的发生。
- 饮食调整:限制高钙、高草酸、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牛奶、菠菜、动物内脏等。避免摄入过多的钠盐,以减轻肾脏负担。
2. 对症治疗:
- 止痛:对于腰痛和肾绞痛患者,可给予止痛药物缓解疼痛。
- 控制感染:发生尿路感染时,应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3. 排石治疗:
- 对于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多运动、口服排石药物等方法促进结石排出。
- 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较大的结石,但对于肾实质较薄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
4. 手术治疗:
- 当结石引起尿路梗阻、严重感染、肾功能损害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镜取石术、开放手术等。
五、预后
髓质海绵肾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如果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控制结石形成和感染,一般预后较好。但如果病情严重,出现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则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