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一男子花了3.55万元买了一部二手车,开回家之后,男子就打算把车子重新打理一番,结果在副驾驶座位下方发现了一个文件,男子好奇的打开看了看,这才发现车行送给了自己一个“大惊喜”。 (信息来源:都市报道——《9月7号,郑州。二手车里发现原车主死亡证明?》) 提完车,李明兴高采烈地开着刚买的二手车驶入小区。 这辆银灰色的大众朗逸虽然不是最新款,但在他眼里却闪闪发光。花了3.55万元买下这辆车,对于刚参加工作两年的李明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他觉得很值得。 李明轻抚着方向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父母和朋友们。 然而,李明万万没想到,这辆看似普通的二手车却藏着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秘密,即将给他带来一个始料未及的"惊喜"。 停好车后,李明决定先好好打理一下这辆新座驾。他拿出吸尘器,开始仔细清理车内每个角落。 当他弯下腰,准备清理副驾驶座位下方时,突然发现了一个被塞在座位下的文件夹。 "这是什么?"李明好奇地拿起文件夹,心想可能是前车主遗落的东西。他随手翻开,却在下一秒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在原地。 文件夹里赫然躺着一张死亡证明! 李明的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他仔细查看证明上的信息,发现死者姓名是张志强,死亡时间是2021年3月15日,死因是肺癌。 "这...这是怎么回事?"李明感到一阵恶寒,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可怕的念头。难道这辆车曾经发生过什么不幸的事故?还是说,有人在这辆车里... 李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回想起买车时的情况。六天前,他在一家二手车行看中了这辆车,询问销售员时,对方信誓旦旦地表示这辆车只有一任车主,保养得当,没有任何问题。 现在看来,销售员显然隐瞒了一些重要信息。李明立即拨通了车行的电话,要求对方解释这份死亡证明的来历。 电话那头的销售员听完李明的描述后,显得有些慌乱:"李先生,您别着急,这可能是个误会。我们会尽快查清楚情况,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挂断电话后,李明坐在沙发上,心中五味杂陈。他开始上网搜索相关信息,想要了解类似的案例。没想到这一查,竟然发现了更多令人震惊的真相。 原来,这辆大众朗逸并不是二手车,而是一辆四手车! 李明赫然发现自己竟然是第四任车主。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死亡证明上的张志强正是这辆车的第一任车主。 李明的心沉到了谷底。他回想起买车时,自己曾经询问过车行是否有什么特殊情况需要注意,销售员却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切正常。 现在看来,车行显然隐瞒了这些重要信息。 第二天一大早,李明就赶到了二手车行,要求见负责人。在等待的过程中,他注意到周围还有其他几位顾客正在挑选车辆,脸上洋溢着和他六天前一样的兴奋表情。 终于,车行负责人王经理出现了。他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脸上带着职业化的微笑:"李先生,听说您遇到了一些问题?" 李明将死亡证明拿出来,平静地说道:"王经理,我想请问一下,你们在销售这辆车时为什么没有告诉我这些信息?" 王经理的表情略显尴尬,他接过死亡证明看了看,然后叹了口气:"李先生,非常抱歉给您造成了困扰。但是请您理解,我们作为二手车经销商,很难了解到每一辆车的所有历史。" 李明追问道:"但是你们在销售时明确表示这是一辆二手车,只有一任车主。现在看来,这些信息都是虚假的。" 王经理解释道:"李先生,我们确实是从上一任车主那里收购的这辆车。至于之前的情况,我们也是不知情的。您发现的这份死亡证明,可能是前车主疏忽遗留在车内的。" 李明不依不饶:"那么,你们是否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我觉得这已经构成了消费欺诈。" 王经理摇了摇头:"李先生,我理解您的心情,但是从法律角度来说,这并不构成消费欺诈。首先,我们并没有故意隐瞒信息的意图。其次,第一任车主的去世与这辆车本身并没有直接关系,据我们所知,他是因病在医院去世的,并不是在车上发生的意外。" 李明有些激动:"但是你们在销售时明明说这是二手车,现在却变成了四手车!" 王经理耐心解释:"李先生,在二手车交易中,我们通常只关注直接的上一任车主。至于更早的车主信息,除非有特殊情况,我们一般不会过多追究。这是行业的普遍做法。" 李明沉默了一会,然后说道:"我现在要求退车。" 王经理为难地说:"李先生,我理解您的心情,但是根据我们的销售合同,除非车辆本身存在重大质量问题,否则是不予退车的。而且,您已经使用了这辆车六天,按照规定已经超过了无理由退货的时限。" 李明感到十分沮丧,他没想到事情会变得如此复杂。 这次经历让李明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购买二手车时,要有心理准备接受一定程度的"瑕疵"。 毕竟,每辆二手车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可能令人愉快,有些则可能令人不安。重要的是要理性看待,做好充分的调查和准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