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泪目了!撒贝宁采访哈工大校长韩杰才院士:“孩子送进哈工大,就再也没见过,毕业后就

泪目了!撒贝宁采访哈工大校长韩杰才院士:“孩子送进哈工大,就再也没见过,毕业后就不知去向了。”校长坦诚地说:“确实是!”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著名主持人撒贝宁来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准备采访校长韩杰才院士。 校园里,学生们匆匆走过,书本和实验器材在他们手中晃动,仿佛在诉说着这所百年学府的厚重历史和科研实力。 采访开始时,撒贝宁带着一丝调侃的语气问道:"韩院士,有人说孩子送进哈工大就再也没见过!毕业之后不知去向,到底是不是真的?" 韩院士微微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然后坦诚地回答:"确实是!" 撒贝宁愣了一下,以为韩院士在开玩笑。但韩院士接着说的话,让整个演播室陷入了沉默: "哈工大是一所国防军工院校,我们有些工作是不能说的,毕业生有些去的单位很多也是不能说的,奔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段对话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广泛讨论。网友们纷纷表示:"舍小家,保大家,隐姓埋名,为国铸剑!"这句话道出了哈工大学子的使命,也道出了无数人心中的敬意。 作为国防军工院校,哈工大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在这里,许多学生毕业后会进入国家机密项目,他们的去向成为一个谜。这些年轻人,怀揣着对祖国的赤诚之心,主动选择了隐姓埋名的人生。 李明(化名)就是其中之一。2015年毕业后,他进入了一个秘密研究所。父母只知道他在"某地"工作,每年只能见到一两次。 李明的母亲曾经担心地问:"儿子,你在那边过得好吗?"李明总是笑着回答:"妈,我很好。我在做对国家很重要的事情,您放心。" 哈工大为培养这样的人才付出了巨大努力。学校拥有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前沿的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确保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哈工大,学生们参与了许多国家重大项目。比如,在"天宫"空间站项目中,哈工大的学生就参与了关键技术的研发。在国产航母的建造过程中,也有哈工大学子的身影。这些项目不仅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更为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家长们虽然舍不得孩子,但都以孩子能为国家做贡献而自豪。王阿姨的儿子小王2018年进入哈工大,毕业后去向不明。王阿姨说:"虽然很想儿子,但我知道他在做重要的事。作为母亲,我为他感到骄傲。" 网友们也纷纷表达了对哈工大学子的支持。有人写道:"这些年轻人是真正的英雄,他们默默无闻,却为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还有人说:"哈工大的学生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哈工大不仅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上也给予极大关怀。学校的宿舍环境舒适,食堂菜品丰富,还有温暖的室内体育馆,让学生们在寒冷的东北也能享受运动的乐趣。 更令人惊喜的是,学校还会为毕业生举办集体婚礼,并赠送钻戒,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张雪(化名)是2020年毕业的学生,现在在某保密单位工作。她回忆道:"在哈工大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虽然学习很辛苦,但学校的关怀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现在工作中,每当遇到困难,我就会想起在学校时的那种拼搏精神,这给了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哈工大的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培养了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年轻人,在进入社会后,能够义无反顾地投身国防事业,为祖国的安全默默付出。 韩院士在采访的最后说:"我们的学生,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宝剑,虽然藏在剑鞘里,看不见锋芒,但他们随时准备着为国家而战。这就是哈工大的精神,也是我们的骄傲。" 撒贝宁听完后,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他说:"今天的采访让我深受触动。哈工大的学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奉献。他们是新时代的无名英雄。" 这次采访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和理解这些默默奉献的科研工作者。有人说:"他们用青春铸就了国家的安全屏障,我们应该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哈工大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责任与担当。在这里,不仅培养出了优秀的科研人才,更塑造了一批批有理想、有情怀的青年。他们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默默付出,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安全、更加强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哈工大的学子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使命。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投身科研事业,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来源:央视网2024-09-03《孩子去了哈工大毕业后就不知去向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在线证实:确实是》)

评论列表

喜欢拿铁不喝咖啡
喜欢拿铁不喝咖啡 1
2024-09-11 14:21
最优秀的人才属于国家,特别是国防。
乙醇
乙醇 1
2024-09-13 20:53
有钱人家是不可能让孩进这样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