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8年6月21日早上,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在一棵树上上吊死后被人发现,

1968年6月21日早上,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在一棵树上上吊死后被人发现,而在他的衣服口袋中有一个纸条,打开后现场的人无不泪流满面! 纸条上只有简单的五个字:"我历史清白!" 这位曾经为国争光、让中国在世界体育舞台上扬眉吐气的英雄,为何会选择如此悲剧性的结局? 容国团出生于1937年的香港,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工人。 1941年,日本侵占香港,为了躲避战乱,全家回到了珠海南屏镇。尽管生活艰难,但年幼的容国团却在这里发现了改变他一生的东西——乒乓球。 在南屏镇,容国团第一次接触到乒乓球。虽然家里买不起球拍,他就用木板代替,在墙上练习。 他的天赋很快就显现出来,每天放学后,他都会迫不及待地跑到镇上的乒乓球台前,看着大人们打球,偶尔也能得到机会上场练习几下。 1949年,12岁的容国团随家人重返香港。为了帮助家庭,他在鱼行当起了童工。尽管工作辛苦,但他从未放弃对乒乓球的热爱。 每当有空闲时间,他就会溜到工会的活动室里练球。容国团的父亲是工会会员,这给了他更多的练习机会。 就这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容国团的球技日益精进。他开始参加各种比赛,很快就成为了香港顶尖的乒乓球选手。1956年,他在香港乒乓球锦标赛上一举夺魁,引起了广泛关注。 然而,容国团心中始终有一个更大的梦想。1957年,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回归祖国,为新中国效力。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为中国乒乓球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回到祖国后,容国团很快就展现出了他的实力。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决赛中战胜了匈牙利选手伯齐克,获得了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容国团的成功并非偶然。他每天训练超过10小时,即使手掌磨出血泡也坚持不懈。他常说:"为了祖国的荣誉,再苦再累也值得。" 1961年,容国团再创佳绩。他带领中国队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男子团体冠军,终结了日本队的五连冠。这一胜利不仅是对个人实力的证明,更是中国乒乓球整体实力的体现。 然而,就在容国团的职业生涯达到巅峰时,命运的转折点来临了。1964年,他转任中国女队教练。这个决定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但容国团依然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在他的指导下,中国女队在1965年夺得了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容国团因为自己的出身和海外关系,开始受到质疑和批评。尽管他一直忠诚于祖国,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些都成了他无法摆脱的"原罪"。 容国团开始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他被剥夺了教练职务,甚至被禁止参加任何乒乓球活动。对于一个将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乒乓球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1968年6月,容国团终于无法承受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在北京龙潭湖畔,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留下了那张令人心碎的纸条:"我历史清白!"这五个字,既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对不公正待遇的无声抗议。 容国团的离去,让整个中国体育界陷入了悲痛之中。那些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队友,那些被他培养出来的运动员,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们知道,容国团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更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直到1978年,容国团才得到平反。他的冤案被彻底平反,名誉得到恢复。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与其他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士一起长眠。 回顾容国团的一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伟大运动员的成长历程,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的成功证明了中国运动员在世界舞台上的实力,他的悲剧则反映了那个特殊年代的复杂性。 容国团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他为国家赢得荣誉,即使在遭受不公平对待时,仍然坚持自己的清白。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仅有出色的才能,更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 如今,在珠海容国团纪念馆里,陈列着他生前使用过的球拍和奖杯。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这位乒坛英雄的传奇故事。而在中国乒乓球队的训练基地,容国团的照片依然高挂在墙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球员。 容国团的生命虽然戛然而止,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体育精神,什么是对国家的无私奉献。在中国体育史上,容国团的名字将永远被铭记,他的故事将继续激励着后人,为国家的体育事业不断奋斗。 来源:新闻午报 2008年03月10日——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之死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