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授衔偏低吗?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怎么吃亏,真正吃亏的那人,不仅军衔没上去,连生命都受到影响。 华东部队来源比较复杂,而不是将领们个人品德的问题。 陈毅粟裕要花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在平衡各种来源的将领,协合内部关系,统一军事思想。有时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共识,不得不迁就一些人,委屈一些人。 三野四大兵团司令,陈士榘、叶飞、宋时轮、王建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问题。四位兵团司令,三位都是老山东系统的,陈士榘是1946年底才来山东,但论老根子与山东诸将并不远,老红一、115师系统出来的。 是不是巧合?不是。是不是迁就照顾?极有可能。 与之形成对比,老新四军系统、粟裕一手拉扯起来的将领,就吃了一些亏。比如新四军王牌“叶陶王”组合。 这三位领会粟裕大兵团作战军事思想领会的最深,执行粟裕意图也最为准确,也都是独当一面的猛将,叶飞尤其突出。 经过解放战争之初几次大战的考验,叶、王、陶三位的真实功力发挥的淋漓尽致,逐渐显示出差距,相对来说,王稍微逊色一些,陶与叶只在伯仲间,非要说差距,大概也就是洪七公和裘千仞,拼不到千招以后难分胜负。 但是后来的境界,叶飞远远甩开了陶勇。陶勇没有担任任何一个兵团的副职,三野整编后也只是军长,与兵团副职无缘。而叶飞不仅当上兵团司令员,在级别评定上还超过了三野政治部主任唐亮和副主任钟期光,他是正兵团级,唐钟二位都是副兵团级。 论战绩、论指挥能力,陶勇至少应当够得上副兵团级岗位,与其他野战军同级的将领相比,至少是王近山这个级别的,担任兵团副司令员。后来抗美援朝,虽然当了九兵团副司令员,有点姗姗来迟,直接影响了1955年的评级。 之所以排位这么低,背后无人站台,以及粟裕刻意谦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影响。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陶勇将军不光军衔不太理想,命运也是令人悲叹,正逢大展鸿图之际,却中年夭亡,堪叹造化弄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