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亿?广东一半的GDP都不够赔你的!"广东一老人手握欠条向有关部门"讨债",谁料,当工作人员看到欠款金额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2011年,广东江门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们如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突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进了办公室。 老人名叫梁诗伟,今年已经87岁高龄。 "同志,我是来讨债的。"梁诗伟的声音虽然有些颤抖,但语气却异常坚定。 工作人员礼貌地请老人坐下,询问具体情况。梁诗伟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泛黄的纸片,那是一张已经有67年历史的欠条。 当工作人员接过欠条仔细查看时,脸上的表情从疑惑逐渐变成了震惊。欠条上清晰地写着: "兹因抗日需要,向鸿文三姐借用大米三百石、布匹五百匹、大洋五千元整。待抗战胜利后,定当如数奉还。此据。 中国共产党新会县抗日游击队队长 李兆培1944年8月15日" 工作人员倒吸一口凉气,连忙向上级汇报。很快,民政局的领导们都被惊动了。他们仔细核实了欠条的真实性,并请来专家进行鉴定。 经过专家们的计算,按照当前物价,这笔欠款的价值竟然高达惊人的3万亿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广东省一半的GDP! 消息很快传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猜测,政府将如何处理这笔天文数字般的历史欠款?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记者专门采访了梁诗伟老人。 梁诗伟回忆道:"这张欠条是我在2011年整理祖屋时偶然发现的。其实早在2009年,我就发现过一张类似的欠条,那次是60斤大米的欠条,政府给予了2万元的补偿。" "当时我就在想,我们家祖上一定还有更多这样的欠条。果然,这次我发现了这张金额巨大的欠条。"梁诗伟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 记者好奇地问道:"老人家,您能给我们讲讲您姨娘的故事吗?" 梁诗伟点点头,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的姨娘名叫梁鸿文,是我父亲的三姨太,所以大家都叫她'鸿文三姐'或'梁三姨'。在那个年代,我们梁家是当地有名的富商。" "1944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我们新会县也未能幸免。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在我们当地开展游击战,打击日寇。" 梁诗伟继续说道:"有一天,游击队的队长李兆培来到我们家,说明了抗日的困难处境,希望我们能够支援一些物资。我的姨娘二话不说,立即同意了。" "姨娘说:'抗日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我们梁家虽然是商人,但也是炎黄子孙。只要能够赶走日本鬼子,我们愿意倾其所有!'" 梁诗伟的声音有些哽咽:"就这样,姨娘毫不犹豫地拿出了家里的积蓄,还有粮食和布匹,全都交给了游击队。李队长写下了这张欠条,承诺抗战胜利后归还。" 记者被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深深打动,追问道:"那么,抗战胜利后,游击队有来还钱吗?" 梁诗伟摇了摇头,抗战胜利后,国内又爆发了内战。等到新中国成立,梁诗伟家因为是富商,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遭受了不少苦难。家道中落,也就把这些欠条的事情忘在了脑后。 直到前些年整理祖屋,才又想起这段往事。 实际上梁诗伟来找政府,不是真的为了讨这3万亿。他只是希望能够证明梁家为抗日战争做出的贡献,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 事后,相关部门也表示会给予梁老先生及其家族适当的补偿,以表彰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贡献。具体的补偿方案,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3万亿天价欠条"的故事很快在网络上传开,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有网友表示:"3万亿虽然无法全额偿还,但政府应该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表彰他们家族的爱国行为。" 也有人说:"钱财都是身外之物,梁家的爱国情怀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不管怎么说,这张尘封67年的欠条,不仅是一个家族的记忆,更是一个民族的历史。 它提醒着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更需珍惜。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继续奋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