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书生,因为科举落第,为了生计,只好到财主家里担任私塾先生,边教书边苦读,打算以后再参加科举考试。 财主家隔壁有一户人家,家境贫困,男人却喜欢酗酒,有点钱都买来喝酒了,常常让妻子在家里饿肚子。这一天,妻子饥饿难耐,看见财主家里的一只公鸡立在墙头上,就用网网住,杀了吃肉。 财主发现公鸡少了一只,在屋后发现了鸡毛,怀疑是隔壁女子偷吃了,就找到男人告状。男人刚好喝了酒,就趁着醉酒,拿着刀审问,要是妻子真的偷了鸡,就杀了她谢罪。妻子惊恐万分,想要保命,就诬告说是书生偷吃了,她亲眼看见的。 书生百口莫辩,就气愤地说道:“我们去关帝庙,找关公来决断此事,执钱币来断,要是正面,就是我偷的,要是背面,就是女子偷的。” 众人同意了,一起来到关帝庙,先跪下祷告一番,然后站起来执钱币。万万没想到,执了三次,三次都是正面。毋庸置疑,公鸡是书生偷的了,财主一气之下,将他辞退。消息传开后,好几年没有人敢请书生教书。 书生心里真是憋屈,就跑到关帝庙大骂起来。到了晚上,关公托梦说:“在那种情形下,如果我秉公决断,女子就会丧命。相比一个生命,你受点委屈又有什么呢?日后你也会当官审案,事情的轻重缓急,你自然会懂得权衡。” 一番话让书生幡然醒悟,后来,他果然考上了进士,当上了县令,每当遇上了大事,他都会再三权衡,舍小节而成全大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