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装备技术条件的影响,粟裕在新四军改编之后的第一次对日“大捷”,不过是伏击了一只运兵队,斩敌20余人,以粟裕二战最顶级战将的才华,打这么小的战斗,显然是因为“力所不逮”,而到了43年底,粟裕就已经能一次性消灭日军联队级的日伪军,能一次性歼灭1500人以上的战斗集群,显然此时不仅仅是日军抽调兵力去打国军与英法军导致实力下降,也跟粟裕经过多年的发展,本身的战斗能力提高了很大有关。
我军在抗战期间,大力重视军工后勤建设,不仅仅有太行兵工,华东华中也逐渐有一定的兵工水平,可以进行小型枪炮的修造,这虽然是杯水车薪,但是也能“止渴”,帮助新四军八路军的战斗力实现了逐步增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