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7日,戎马一生的刘伯承元帅,即将走到生命尽头。弥留之际,他万分悔恨自责地留下了一生中的最后一句遗言:“华北的事情查不清楚,我死不瞑目啊......”
让刘伯承一生耿耿于怀的心结,正是长女刘华北被害身亡一事。刘华北,作为刘伯承和妻子的第一个女儿,是刘伯承的心头肉和掌中宝,承载了刘伯承夫妇俩的无限期望。可是,正是这么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儿,却在6岁那年就被人杀害,永远地失去了生命。据说,在被害时,女儿依然懵懂礼貌地对凶手说:“叔叔,我认识你。”然而,一直到刘伯承逝世之时,杀害女儿的真凶都一直未能找到,这件事情便成为了刘伯承一生的遗憾。那么,刘华北为何会惨遭杀害,凶手又为何会逍遥法外呢?
艰难出生的长女从军阀割据的混乱年代到借方建国的和平年代,刘伯承元帅经历了无数战火与烽烟的考验,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六个子女,大多随他参军从戎,取得了斐然的成就,无愧元帅之后的风采。可是在刘伯承心中,他那早夭的长女刘华北,却成为了他心中永远都放不下的一块痛......与妻子汪荣华相识之时,刘伯承已经在红军之中打响了赫赫威名。此时的汪荣华正在红四方面军工作,她对于刘伯承这位英雄的威名也早已有所耳闻。1935年月,刘伯承所在的红二军与汪荣华所在的红四军在四川胜利会师,汪荣华得以被调到刘伯承的身边工作。
在此之后的漫漫长征路里,他们一同过雪山草地、在艰难困苦中互相扶持、互相鼓励,由此暗生情愫。最终,刘伯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情愫,鼓起勇气向汪荣华写了一封情书。收到情书之后的汪荣华受宠若惊,她怎么也想不到,刘伯承这样的大人物居然也和自己有着一样的心思。可是,有些自卑的汪荣华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没有学问的普通农民家的孩子,配不上刘伯承这样威风的大将军。刘伯承却表示,自己同样也是农民的儿子,你我都是农民,刚好般配。就这样,两人在1936年结为夫妻。可是婚后不到一年,日本就悍然发动全面侵华,刘伯承奉命带领129师挺进太行山,汪荣华也随军前往。
1939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到最艰难危急的关头,此时的汪荣华,却挺着十月待产的大肚子,跟随刘伯承领导游击队和民兵抵挡日军的疯狂进攻,整日东躲西藏、居无定所。所以,汪荣华分娩时,甚至都没有一个像样的接生场所。最后,还是在一位老乡的掩护下,汪荣华才在羊圈中生下了他与刘伯承的第二个孩子,当然,这也是他们的第一个女儿。
此时,日军吞并东北之后正对华北地区虎视眈眈。刘伯承为女儿取名为“刘华北”,正是表明了他与敌人抗击到底的决心。由于她的出生格外艰难,夫妻俩都对刘华北都格外疼爱。可惜自古家国两难全,为了抵抗日寇侵略者,刘伯承夫妇二人一直奋战在抗日最前线,这样战火纷飞的混乱环境自然不能为女儿提供一个安定的成长环境。所以,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刘伯承夫妇便决定将孩子们送往延安保育院寄养。
延安保育院党中央自然也将将领后代的抚养问题视为重中之重,所以,为了解决将领们的后顾之忧,好让他们安心在前线指挥作战,1940年时,中共中央便在延安开办了一个托儿所,帮忙照顾将领的子女。像毛泽东、邓小平、任弼时这些中央干部的许多儿女们,都是在延安托儿所里长大的,除此之外,一些烈士遗孤也被托管在这里。而负责管理照顾这些孩子们的保育员,都是一些责任心强又吃苦耐劳的女干部,能为这些孩子们提供相对安定和平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得到很好的照顾。正因如此,在战事吃紧、朝不保夕的状况下,将女儿送去延安保育院寄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刘伯承对于可爱的女儿格外宠溺,在刘华北刚出生的时候,他就恨不得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抱女儿,完全一副“女儿控”的模样。所以,在因现实原因不得不与女儿分开的时候,刘伯承心如刀割,感到万分不舍。好在小小的刘华北乖巧懂事,不哭也不闹,就这么跟着护送她的八路军战士离开了。此时的刘华北,年仅三岁,正是学走路、说话的年纪。看着女儿离开的背影,刘伯承眼中甚至不禁泛起了泪花。他暗中发誓,一定要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中国,好将女儿早点接回身边陪伴她。
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托儿所的运营自然也遇上了不少的困难。1942年时,日军为了切断我军的补给,对延安进行全面封锁,导致延安物资严重短缺。在这样的境况下,托儿所的日常开销也开始出现严重短缺,许多孩子都将面临无衣可穿,无饭可食的境地。好在香港的宋庆龄女士在得知情况之后,立即以“保卫中国同盟”的名义同美国洛杉矶的爱国华侨取得联系,募捐到一大批的物资,冲破重重封锁运抵延安托儿所,为托儿所雪中送炭,才缓解了当时的困境。因此,为了报答洛杉矶的爱国华侨,这里便改名为洛杉矶托儿所。
苦难却又充满期望的童年刘华北与哥哥就这么在洛杉矶托儿所相依为命,虽从小父母不在身边,但还好保育员阿姨对她很好,她与同院的小伙伴们也都相处得不错,还有自己最亲的哥哥随时照顾着她。小小的刘华北就经常跟在哥哥的身后,享受着哥哥的照顾,当哥哥的“跟屁虫”。据当时托儿所的工作人员回忆,这些孩子里,小华北是最引人注目的,她的脸蛋胖乎乎的,眼睛圆溜溜的,看起来十分乖巧惹人喜爱,而且特别懂事,从来都不淘气,正因如此,托儿所的保育员们都特别喜欢她。
在此期间,只要刘伯承和汪荣华夫妇俩有机会到延安开会,就会到托儿所来看望她和哥哥,与他们共同享受一段难得的幸福时光。所以,在刘华北的心目中,最渴望的还是能够待在父母身边,可惜,还没等到那一天,她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6岁遇害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结束。与此同时,国民党也开始向共产党伸出罪恶的爪牙,想着法地给共产党人使绊子,多次暗杀未果后,竟然将苗头转向了一群手无寸铁的儿童,以扰乱将领的军心。这一年,哥哥刘太行年满7岁,到了上学的年龄,便与刘华北分别,去到“抗小”读小学了。
8月18日晚,院长丑子冈照例像往常一样巡逻,见孩子们都睡得踏实,这才安然睡下。当晚值班人员是两个年轻的保育员,值班时,其中一位保育员忽然想起一到夏天孩子们总是容易半夜口渴,就起身去厨房烧水。与此同时,另外一个保育员的肚子忽然疼痛难忍,便离开值班室去找止痛药,吃完药才赶紧回到值班室继续值岗。然而正是这一意外,让凶手有了五分钟的可乘之机。到了第二天清晨吃早饭时,院长发现平日十分听话总是早起的刘华北却迟迟没有动静。当她疑惑地掀开刘华北的被子时,才发现小姑娘已经躺在一片血泊中,就连肚子都被人剜走,死相凄惨......
对于这样的意外,保育员和院长都十分自责,丑子冈立即上报组织全力寻找凶手,并立刻电话通知刘伯承夫妇。忽闻噩耗,刘伯承夫妇都不敢相信,抑制不住地痛哭出声。后来调查报告显示,事发当晚,刘华北同房间的小孩子半梦半醒之间似乎听到小华北说:“叔叔,我认识你。”可因为太困,小朋友也并没有过多理会。此时正值刘伯承即将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准备率部进攻国民党反动派,国民党反动派一定是得知了这个情报,才派特务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杀害他的女儿,好给他一个下马威。中央对此事高度重视,曾多次派人前去调查,但都无果。
而女儿的死,也愈发坚定了刘伯承教训国民党反动派的决心,在安葬了女儿之后,他便毅然赶赴前线......多年后,人们推断起杀害刘华北的真凶,都认为极有可能是一直潜伏在中央周边至死都没有暴露的军统特务,实在是细思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