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古人寒窗苦读十年,还不一定能金榜题名,今人学习一二十年到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也不一定能成才,但是如果不读书,那是很难成为科技领域的大牛人。
这几十年,很多人都在诟病中国的教育制度,羡慕欧美那种不读书还能成才的魔法,但是现在魔法失灵了,欧美快乐教育的不堪本质暴露出来。
中国的教育体制有两个功能:
第一是教育,要求尽量保障大多数孩子的基本教育;
第二是选拔,把人才分类再教育,资质高的去高一级的学校,资质低的去差一些的学校,资质高的做研发,资质低的做其他工作。
把所有人用这套制度筛选一遍,既能保证数量,也能保证质量,其实这套制度在全世界来说都是最先进的,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相比。
世界大部分国家实行的是双轨教育,富人和权贵采取的是精英教育,人数少,教育质量高,大部分中下层实行快乐教育,结果就是上完中学连二元二次方程都不知道解。
这种教育方式有明显的漏洞,因为无法同时满足数量和质量。
精英教育质量够高,学生家庭好,学校老师水平高,家庭和学校教育都能做好,但是,学生数量不够多,可供挑选的数量不够,就会导致质量不高。
平民教育数量是够大,但是质量又不好,就算有一些苗子很优秀,也会被快乐教育耽误,最终泯为路人。
所以全世界只有中国,仅且只有中国,实现了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保障。有人说中国教育质量的差异也很大,这个话要看和谁比较,如果和全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我们的教育差距是最小的,总不可能一点差异都没有,让一线城市和乡镇没有差异,那是乌托邦,不现实。
中外教育的结果就是中国能出产大量的小镇做题家,而国外基本不可能。
这套教育制度是中国科技崛起的重要原因,但是,中国的财富分配制度又让人才大量流失。
一个小镇做题家从小学到国内顶尖学校毕业,花了最少16年时间,毕业以后在国内工作的收入和美国的收入相差5倍以上,甚至10倍以上,这就导致很多当年的县市状元跑到美国干着基础工作,宁愿在美国科技公司当一个码农,让印度人领导,也不愿意在国内大厂待着,因为收入相差太大了。
最近deepseek爆火之后,很多美国企业去挖人,薪资待遇直接10倍,美国人不傻,花几百亿美元搞出的东西居然不如他们600万美元搞出来的产品好,那还买什么英伟达芯片。
美国公司现在算是搞明白了,英伟达的H100芯片不是最紧缺的,最紧缺的是中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最顶尖人才。要砸钱,狠狠的砸钱,把精英搞到美国去。
面对巨大的收入差距,仅仅用口号,用信仰去捆绑他们,是不现实的,也是不道德的。
对,就是不道德的。
《论语》说:君使臣以礼,臣侍君以忠。对人才来说,最基本的礼就是收入和名望,他们在全球都有竞争力,那就应该给他们全球有竞争力的待遇和名望,反过来,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就是国运的代表,这也是“忠”的一部分,曾子说忠的其中一个含义是尽心竭力。
那么,怎么给他们好的收入呢?
国家不可能给他们发钱,要发也就是几百万而已,毕竟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奖金也才500万,而且数量还有限,无法满足现在科技大爆发情况下众多的中国科技从业者。
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让他们的收入大幅提升,又能把这些人才和中国国运深度捆绑,还能让大部分民众都享受到国运上升的红利呢?
其实有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股市。
比如说deepseek,走快速流程科创板上市,研发团队都有股份,上市的时候核心人员就是亿万富翁,这比他们跑到美国公司打工要强。
上市以后,股民可以购买股份,如果这家公司真的能成长为市值几千亿甚至几万亿,那股民也能得到红利,这就好比2003年买房子,或者是20年前买互联网大厂的原始股。
这些人在国内,这些公司在国内,成为国运的一部分,对国家也有利,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利益捆绑模式,让国家,科技人才,民众,成为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后面针对科技公司的基金估计会持续大规模的发行,国家会引导普通民众把钱投向这些公司,相反,针对传统领域的投资就会缩小很多。
林园说中国要进入老龄化,所以应该加大对高血压和糖尿病制药企业的投资,但是他说了几年,医药板块跌了几年,主要原因是国家和他想的不一样,房地产无法强国,医药无法强国,白酒也无法强国,但是人工智能可以,机器人可以,半导体可以,所以国家不断的发行科技基金,投向这些领域投资,要把科创板做大做强。
体制内真的有高人,做顶层设计的人真的很厉害,他们用股市巧妙的把国运,科技人才,共同富裕深度捆绑,真是高明的战略。
科创板当年上市的时候,很多人都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看待那些不盈利的公司上市,但是现在很多公司创历史新高了,他们都傻眼了,他们用传统的眼光看中国科技创业公司的上市,但是高层用征服世界的计划去规划科技公司的前景,这二者自然差异很大。
如果用割韭菜的思维去看待现在的中国国运,看待股市,看待科技人才的回归,那就无法解释,如果把这三者捆绑在一起看,现在很多问题都能解释的通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0c720aefcb2cacd73c559c0e4c5ae23.png)
结束
请关注并点赞+在看。你的每一次点赞都是我创作路上的动力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