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9年至第二年的衣带诏事件,是曹操和刘备关系的分水岭。
在这之前,曹操和刘备是老相识,他俩第一次见面时,刘备和关羽、张飞应该还是路人,后来刘备四处打工,一直打到了曹操这里。
当时的曹操相比于袁绍,还差着很大一截的意思,不过此时他的麾下已经能人汇集,这些能人中,有人看出刘备不是一般人物,就劝曹操早点干掉刘备。
曹操对于刘备的能力很认可,但是他却不愿意在当时就干掉刘备。
那么曹操的麾下为什么要劝说曹操杀刘备,曹操又为什么不愿意呢?
一般人对古代的战争,一般会有一个误解,那就是谁有本事,谁喊一嗓子,好像就能拉起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来。
其实古人想要拉起一支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嫡系队伍,是非常不容易的,曹操当年起家之初,号称是散尽家财,聚拢了一支队伍,但这支队伍可并不单纯,他们多是当地豪族大家的自有实力,他们加入曹操阵营属于参股,而不是单纯的打工。
后来上百万的黄巾军向曹操投降,曹操才算是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嫡系人马。
刘备前来投靠曹操,不论是自己带了自己的嫡系,还是要分走曹操的嫡系,都对曹操不是什么好事,而且以刘备当时的名声,你还不能让他当光杆司令。
但是刘备毕竟姓刘,而且他还是大汉皇室承认的本家,而曹操呢,他打天下可不是为了老刘家,也就是说,他和刘备最终会出现问题。
既然刘备对曹操的现在和未来都有威胁,曹操麾下的能人,自然不愿意让自己投资的曹操存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他们就建议曹操早点干掉刘备。
曹操不是看不出刘备未来会是隐患,但是他此时还不是中原霸主,袁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哥,他曹操此时最重要的任务,是搞定一哥袁绍。
而要想搞定袁绍,那就必须要把朋友和名声搞的好好的,要不然你这边干掉刘备,那边的江湖上马上就能传你的坏话,你以后还怎么搞统战工作。
因此当时的曹操,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搞刘备,但是刘备却深度参与了衣带诏事件,这就等于直接和曹操翻脸了,而且还是那种不可调和的立场问题。
衣带诏事情完全暴露之前,刘备就选择了跑路,事情暴露之后,曹操开始积极消除隐患,刘备当时不是曹操的对手,于是只能败走,而当时的二爷因为被安排在了别处,就没赶上跑路,结果就成了曹操的俘虏。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成了曹操的俘虏之后,曹操为了笼络关羽,在精神和物质上,都对关羽做了很多,但是关羽为人讲究,最终还是挂印封金,回到了他刘大哥的身边。
但在《三国志》中,曹操对于关羽的态度,其实和小说中并不太一样,关羽成了他的俘虏之后,他也的确好吃好喝的招待,但是人家曹操心里明白,关羽这个人,自己肯定留不住,所以并没有在关羽身上花太多心思,后来关羽走的时候,曹操也没拦着。
不过这里有几个细节值得注意:
第一,曹操一开始就知道关羽要走,但不是关羽在投降时,主动提的条件,而是曹操看出了关羽的心思,又让张辽去确认的。
曹操为什么会知道,自己可能留不住关羽呢?
其实原因和刘备差不多,关羽是武将,而且还是很有能力的武将,这种人你要用,就只能重用,但是曹操真敢重用关羽吗,就是曹操有这个想法,你怎么安排呢,外系的武将带的都是自己的嫡系人马,曹操嫡系人马,那是务必掌握在自己本家人手里。
因此关羽留下来,还真不好安排。
第二,关羽在曹操麾下就暴露出想走的意思,后来走的时候,曹操也是非常清楚的,按照常理来说,刘备和曹操已经是不共戴天的关系,关羽这个猛人一旦回去,势必会在未来给曹操带来麻烦。
因此有人就劝曹操,既然关羽没法当正式工,干脆就让他也没机会活着跟刘备吧,但是曹操没答应,至于原因,其实也和咱们讲的类似,当时的曹操,还在打造自己的品牌,关羽回归刘备,虽然会给他带来麻烦,但是也能为他扬名,以当时刘备的情况来看,曹操放了关羽,对于前者来说其实更划算。
但是如果他要是知道刘备的发展,以及二爷爆发出来的能力,那可能这事就是另一个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