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2024年的中秋不一般: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是真的吗

松子说学习 2024-08-18 11:35:13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流传着很多谚语,有些谚语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有些谚语可能只是顺口溜而已。那么,网上流传的“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这句谚语到底有没有科学道理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

“月夕”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知道“夕阳”是指傍晚的太阳,也把人的晚年比喻成夕阳,于是就有了“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歌曲。那么,月夕又是怎么回事呢?字面解释是每个月的月末或者月尾。但是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古代文人骚客,把月夕指代为中秋节,比如李商隐就写过一首《月夕》的诗词。

其实,把中秋节称为“月夕”是不是李商隐的首创,这个倒是无法求证的。在某百科上对“中秋节”的名字进行了罗列,其中就有一个“月夕”的名字。每月月末、月尾的月亮是残月,叫月夕也不为过。八月十五是一年当中月亮最圆的夜晚,为啥叫“月夕”呢?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说法,都不能让我满意。我个人的理解是,一年十二个月当中,只有八月十五的夜晚是最热闹、最喜庆、最欢乐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联想到“夕阳”的概念,这个“月夕”应该是满月之夜的意思了。

不管怎么说,“月夕”就是指中秋节了。“月夕秋分前”的意思就是中秋节出现在秋分之前的意思。我们用语文的逻辑分析,“月夕秋分前”这句话里面有两个时间概念,分别是“中秋节”“秋分”。这就有意思了,中秋节是阴历中的一个概念,秋分是阳历中的一个概念。

我们知道,阴历和阳历的日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每个月都是阳历在前面领跑。比如,今天是阳历8月18日,阴历却是七月十五日。因此,阴历中的八月十五和阳历中的秋分,出现的先后顺序不是固定的,有些年份的中秋节出现在秋分之前,有些年份可能与秋分重合,有些年份可能出现在秋分之后。

在古人生活的年代,没有万年历,没有石英钟,更没有手机,既然没有高科技手段为他们提供时间、天气预报,他们就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当中,摸索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就以谚语的形式流传下来了。估计“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就是其中的一句谚语了。

按照这个说法,如果中秋节出现在秋分之前,就意味着农作物的收成不好,人们就面临吃不饱、穿不暖的灾年年景了。

我查了一下,2024年的中秋节是阳历9月17日,秋分是9月22日。简单说,2024年的中秋节是出现在秋分之前的。

秋分是24节气之一,24节气当中,有4个节气很重要,春分、秋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之所以叫“分”,是因为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世界的白天和黑夜一分为二,各占12个小时。不同的是,春分过后,北半球的白天开始长于12小时,黑夜短于12小时;秋分过后,北半球的白天开始短于12小时,黑夜开始长于12小时。冬至、夏至,之所以叫“至”,是因为太阳直射点到了最南边的南回归线和最北边的北回归线,也就是说太阳到了最南和最北了,过了冬至和夏日,太阳就要往回走了。

学过中学地理的网友可能都知道,“二分二至”日的时间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 每年的春分出现在3月21日前后,秋分出现在9月23日前后,夏至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冬至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基本把一年的12个月分成了4个等份,出现的月份分别是3月、6月、9月、12月。

有生活常识的网友可能也知道一个现象,一年当中的阳历月份就是12个月,而阴历月份不一定是12个月,有些年份有13个月(闰月)。

为啥在阴历当中有闰月呢?这就牵扯到几个天文学的概念了。一个是回归年,一个是农历年。回归年是指太阳两次经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称为“回归年”。经过天文学家的精密测算,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大约为365日5小时48分46秒。生活在地球上的老祖宗们,除了看太阳,还要看月亮,因为太阳和月亮是天空中最大的两个天体。月亮的变化也有规律,除了东升西落之外,还有月圆月缺的变化,古人总结出了“朔望月”,一次月缺月圆周期的时间长度是29.5306日,一年有12个月,那么一个农历年的天数就是29.5306×12=354.3672日。

这样一来,回归年和农历年的长度并不一致,农历年比回归年少了10.88天。一年少11天左右,十年下去就是110天左右,接近3个月。如果不对农历月进行调整的话,农事安排与阳历就差太多了,比如我们传统的春节是在冬天,二十年后就推移到了夏天过春节,你说别扭不别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每隔2-4年,就要对农历年进行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农历年就有13个月了。老祖宗们发现,采用19年七闰的方法,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如此一来,农历基本上19年为1个周期,正好对应于公历的同一时间,也能兼顾到季节时令。

由于回归年和阴历年的不一致,就会导致每年的中秋节和春分日出现的时间节点不一致,我们一起看看最近11年的中秋节与秋分日之间的前后关系。

●2020年的中秋节是10月1日,秋分日是9月22日,中秋在秋分之后。

●2021年的中秋节是9月21日,秋分日是9月23日,中秋在秋分之前。

●2022年的中秋节是9月10日,秋分日是9月23日,中秋在秋分之前。

●2023年的中秋节是9月29日,秋分日是9月23日,中秋在秋分之后。

●2024年的中秋节是9月17日,秋分日是9月22日,中秋在秋分之前。

●2025年的中秋节是10月6日,秋分日是9月23日,中秋在秋分之后。

●2026年的中秋节是9月25日,秋分日是9月23日,中秋在秋分之后。

●2027年的中秋节是9月15日,秋分日是9月23日,中秋在秋分之前。

●2028年的中秋节是10月3日,秋分日是9月22日,中秋在秋分之后。

●2029年的中秋节是9月22日,秋分日是9月23日,中秋在秋分之前。

●2030年的中秋节是9月12日,秋分日是9月23日,中秋在秋分之前。

可以看出,中秋节与秋分日的前后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律可循,有些年份在前,有些年份在后。

由于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到南半球,北半球开始了昼短夜长的时间段,气温会逐渐降低的。按照农事安排,中秋节左右开始收获花生、玉米、高粱、大豆等农作物了。如果中秋节在秋分之后,说明秋分之后的气温还比较高,有利于农作物的进一步生长成熟,就预示着是一个丰收之年。如果中秋节在秋分之前,说明气温下降的时间就会提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于是就有了“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的说法。

这种说法在古代或许是有现实意义的,但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随着抗旱、耐寒作物品种的使用,即使气温下降了,对农作物的生长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回忆一下2021年和2022年,中秋节出现在秋分之前,这两年的年景难道不好吗?

所以说,民间流传的一些谚语,在今天不一定成立了,我们还是辩证地看待这些谚语吧。

3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