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一问 田丽 偶然的机缘,我给职教中心高一班的孩子们代了几节语文课。 高一班的隔壁,是高三班。班里有个女生,每天都来办公室问问题。她问完数学、问英语,有时也捎带问我几个语文方面的问题。她每次都要准备好多问题,挨个向老师们请教。有些问题很深,很细,有些问题很偏,很怪。她问得很认真,很仔细,有一点执拗,还有一点穷追不舍的劲头。老师们上完课,都很疲惫。但是一见这个爱问问题的学生来了,都会打起精神,悉心讲解,直到她心领神会,露出快乐的笑容。 有一次,她问完了数学,转过身来问我:老师,“算老账”的“账”怎么写?我说:贝字旁。她说:我查字典了,是巾字旁。我说:有些字典比较早,这个字还没有规范。你只需记得:与财务有关的,就加贝,与布绸类有关的,就加巾好了。她听了,似信非信地嘟囔着走了。改日,我把《通用规范汉字字典》拿来,指给她看,她才信服地点了点头。还有一次,她问“钩弦”的意思。我告诉了她,并且特别强调了“弦”字的读音。她又问:那“提要钩玄”怎么读?显然,她把“钩弦”和“钩玄”混同了。然而,就这么课间的轻轻一问,两个词,两种读法和用法,就都了然于心了。她临走,还顺便问了英语老师一个语法知识,并且热烈地争论起来,直到上课铃响的时候,才意犹未尽地走了。 高考分一下来,我就问对面的王老师:那个女孩儿考得怎样?她笑着说:考好了!670!如果专业分再高点,可能突破700呢! 一个入学时仅仅三百分的孩子,经过三年的勤学好问,可以考出这样的好成绩,其中的启示,不言自明:学问,是学出来的,也是问出来的。 她在学习中,不断的求知,发问。问自己,问同学,问老师,也问书本。她自己经常查字典,查词典,网上搜寻各种资料。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在这样的勤学好问中,迎刃而解了。当然,更多的问题,她是在自学中,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解决。有了疑难,先自问为什么,然后在学习中寻找答案。这一学一问,成就了她的学问,成就了她的大学之梦;也成就了一个农家女孩美好的未来,美丽的人生…… 一个人,总是勤学好问,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种习惯,融入到生命之中,汇成了一条绵延不绝的学问的溪流。也许,这是每一个成就理想的学子,在成长的路上必经的修炼吧! 学问,学问——一学,一问,终成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