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博会已经10年了,贵州在数字经济上抢到了先机。”
当谈及十年来的变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凝晖和记者分享了他的看法。过去10年,在数据的基础设施,新产业形态,数据交换方面发展的很好,也涌现了许多基于数据共享、数据交换的新应用。10年后,进入了智能时代,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各行各业除了数据赋能以外,更多的还需要智能来赋能。
“智能它比数据更复杂,它除了要有数据训练产生这种模型以外,它还需要强劲的算力、算法,需要多种多样的模型,包括大模型、小模型、行业模型,这次数博会就有很多企业在往智能上转型,把数据用来作为人工智能训练和大模型应用的核心要素在推进。”孙凝晖告诉记者。
孙凝晖表示,再经过10年时间,数据和智能这“两条腿”,都会在整个产业转型、社会治理等各行各业进行辅助。“我们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流通是第一步,所以这10年更强调流通完了以后,对这个数据进行粗加工。现在数据越来越多了,我们流通的环节也做得不错了,需要把数据的深加工做好。”
“数字经济它的好处就是可以轻装前进,这就是贵州为什么能够把数字经济做好的原因。”孙凝晖告诉记者,现在贵州的数据资源有优势,算力资源在全国也是十大枢纽节点之一,接下来,大量的数据汇集到贵州加工,需要将网络加强。同时,大模型属于智力密集型,引进更多相关企业作支撑,把握政策资源。“将有利要素汇集起来,互相交互,对贵州未来大数据产业发展会带来聚变反应。”孙凝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