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创始人贾跃亭欠122亿的巨债,跑路美国七年,谁曾想400多名老员工,让原本资金断绝、走投无路的乐视起死回生,告别内卷和996,工资照发,社保不欠,过得比国内90%打工人都滋润,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信息来源:2022-07-12成都商报 ——员工过着“没有老板的神仙日子”?乐视回应 2017年7月,一则震惊业界的消息传来,贾跃亭辞去了乐视网董事长职务,退出董事会,不再担任乐视网任何职务,这一决定标志着乐视帝国的缔造者正式退出了他一手打造的商业舞台。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贾跃亭放弃了管理权,但他仍然保持着公司控股股东的身份。 贾跃亭的离开并非无缘无故,在此之前,乐视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2016年底,乐视体系危机全面爆发,随后的几年里,公司持续亏损。 乐视的财务状况在2017年开始急转直下,那一年,公司账面上的亏损数字令人咋舌,高达138.78亿元,然而,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接下来的两年里,乐视仿佛踏上了一条不见底的下坡路。 2018年和2019年,公司的亏损额度累计飙升至290亿元,这个数字之大,足以让任何企业为之震颤。 这连续三年的巨额亏损,就像是一记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乐视的根基上,曾经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巨头,此时俨然已是伤痕累累,摇摇欲坠。 乐视陷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仿佛被推到了悬崖边缘,随时可能坠入深渊,这样的财务状况,不仅让投资者惊恐万分,也让整个行业为之侧目,人们不禁开始怀疑,曾经叱咤风云的乐视,是否还能够挺过这场危机。 然而,贾跃亭的野心并未因此消退,在离开乐视网后,他立即出任了乐视汽车生态全球董事长,全面负责汽车融资、全球化管理团队搭建、公司治理、产品研发测试及生产保障等方面工作,这一举动清晰地表明,贾跃亭将其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他的汽车梦想中。 但是,贾跃亭和乐视的麻烦远未结束,2021年4月,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乐视网被公布2007年至2016年连续10年财务造假的事实。 这一发现不仅让公司被处以2.4亿元的巨额罚款,贾跃亭本人也被罚款2.41亿元,这一事件无疑给乐视的声誉带来了沉重打击,也让人们对其过去的辉煌产生了怀疑。 乐视的麻烦似乎永无止境,2023年6月,一则新的处罚公告再次将乐视推上了风口浪尖。 中国证监会对乐视网及其相关当事人开出了一张沉重的罚单,原因是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这次处罚的严厉程度令人咋舌,尤其是对乐视创始人贾跃亭的惩处更是前所未有的严厉。 监管部门祭出了一项重磅措施,对贾跃亭实施为期10年的证券市场禁入,这无异于给这位曾经的互联网大佬戴上了一副无形的“手铐”。 在未来整整一个十年里,贾跃亭将被彻底隔绝在证券市场之外,无论是发行股票、债券,还是参与任何证券交易活动,都将成为不可触及的禁区。 面对如此多的挫折和打击,许多人都认为乐视将就此消失,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乐视并没有倒下,相反,它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目前,乐视仍然保持着约400名员工的规模,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员工似乎过着相对轻松的工作生活,没有996文化,工资和社保按时发放,这种工作环境在当前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中显得尤为难得。 那么,乐视是如何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维持运营的呢?答案之一是《甄嬛传》,这部热播剧的版权分销成为了乐视重要的收入来源,此外,出售总部大楼等资产变现措施也为公司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但乐视并未满足于仅仅维持现状,公司持续推出新产品,包括手机和电视等,有趣的是,乐视采用了一种“自嘲式营销”策略,通过幽默的方式吸引公众注意力,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增加了品牌的亲和力。 面对市场的变化,乐视也在积极调整战略,公司正在转向中低端市场,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群体和下沉市场,这种战略转型显示出乐视在寻找新的增长点和生存空间。 在2022年11月,乐视悄然打出了一张新牌,对外宣布了一项令人耳目一新的战略合作:与短视频巨头快手携手,开启内容授权的新篇章。 这次合作的核心,是乐视将其珍藏已久的独家自制内容“解锁”,授权给快手进行创意再造,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内容共享,更像是为快手的创作者们打开了一座宝库,让他们可以在乐视积累多年的优质内容基础上,绽放新的创意火花。 业内人士纷纷将目光聚焦于这次跨平台合作,许多人认为,这是乐视在艰难时期寻求突围的一次大胆尝试,通过与快手这样的新兴平台结盟,乐视似乎在为自己的内容资产寻找新的变现途径,同时也在探索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乐视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商业世界中,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即使是曾经辉煌如乐视,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陷入困境,但同时,只要有正确的战略和坚韧的毅力,即使是身处逆境的公司也有可能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