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野的“委屈”! 豫东战役里的中野,真是委屈到家了,明明发挥了那么大作用,可以说华野军功章里应该有其一半才是,但现实中他的贡献不仅常被后人遗忘,还成了黄百韬兵团没有被全歼的背锅者,您瞧这事儿弄得。 话说粟裕当年能够叱咤豫东,华野西兵团上下英勇善战外,离不开中野的三次阻援,否则胡琏与吴绍周两个兵团,尤前者的十八军,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只要踏入豫东战场,汇合邱清泉第五军等,华野也就难以取胜,只好退出了,所以中野阻援战很关键,而其也不负众望。 具体来讲:前两次,中野都成功堵住了胡吴俩兵团,强势助力华野攻下开封,并围歼区寿年兵团;第三次,陈赓虽说让胡琏冲出去了,时间上却予以有效遏制,并非帅克们所言,成了粟裕撤兵未能全歼黄百韬的主因。 您看,1947年7月6日上午,粟裕们电报中央军委:“只要八日十八军不能到达太康地区,则我可全歼黄伯韬兵团”,而同日军委的复电:“十八军仍在商水、周口地区,尚未北进……计算时间,胡琏八日不致超过太康之线”,意思就是讲,胡琏这一块别担心。 继而下午,粟裕们又电报中央,说当晚撤退,并把胡琏因素又放在了系列原因的最前面。结果军委次日复电中,更加明确讲到:“十八军三个旅昨(7.6)夜停止于周家口,你们南面(胡琏来援方向)是安全的,只要东西两面你们能够对付,在现地区再停几天是可能的。” 那还说啥呢,只能证明华野没能全歼黄百韬兵团的因素再多,事实上都没有胡琏这一块,即中野第三次阻援依然是成功的,就这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