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中国军武以其优越的性价比,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的首选。然而,近期却接连出现泰国暂停购买中国潜艇、阿根廷放弃枭龙战机等消息,不禁令人疑惑:中国军售是否遭遇了“滑铁卢”?曾经的“香饽饽”,为何如今惨遭多国“抛弃”?而韩国军火,又是如何在竞争中“逆袭”成功的? 参考资料: 泰国暂停购买中国潜艇 勿过度解读 新华网 阿根廷弃购枭龙战机 或因太贵转买以色列飞机 华商网 最近,中国军售圈不太平静,接连丢单的消息像一盆盆冷水,让不少“军迷”的心哇凉哇凉的。 有人说,中国军工这回是“出师不利”,也有人质疑,国产武器是不是真的不行? 进入21世纪,中国军工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各种先进武器装备跟“下饺子”一样,让人目不暇接。 随着技术实力的提升,中国也开始积极“走出去”,想在国际军售市场上分一杯羹。 但现实却是,这条路并不好走,美俄两家“老大哥”可不是吃素的,各种明枪暗箭防不胜防。 先来看看最近“翻车”的三个订单,它们可以说是中国军售困境的一个缩影。 阿根廷,这个对枭龙战机“心心念念”的国家,最终却选择了美国的二手F-16。原因很简单,“没钱”是硬伤,二手货再香,价格便宜才是王道。 当然,这背后也少不了美国的“神助攻”。 自从阿根廷对枭龙战机表现出兴趣后,美国就各种“上蹿下跳”,明里暗里施压。 甚至不惜放宽对阿根廷的武器禁运,就为了把自家的F-16推销出去。 中泰潜艇订单,本来是一桩“你情我愿”的买卖,结果却因为德国“断供”发动机而一波三折。 虽然中国最终找到了替代方案,但泰国的经济状况却每况愈下,最终只能“忍痛”将潜艇订单改为巡逻舰订单。 这次“改签”,表面上是中国“通情达理”,实际上却损失了不少真金白银。 更重要的是,这也暴露出中国军工在核心技术上的短板,一旦被“卡脖子”,就只能任人宰割。 火龙-300导弹,在性能上完全可以“吊打”韩国的KTSSM-Ⅰ,但最终却在阿联酋的竞标中败下阵来。 原因让人哭笑不得,竟然是因为韩国是美国的“小弟”,其生产的武器系统兼容性更强。 说白了,阿联酋买的是韩国导弹,看中的却是美国技术。 中国军售屡屡碰壁,除了“运气”不佳,更深层的原因在于: 美国,这个“世界警察”可不是浪得虚名,为了维护自身的军火霸权,它没少给中国“使绊子”。 从埃及苏-35SE订单被“搅黄”,到阿根廷F-16采购案的“神反转”,美国的“流氓”行径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武器装备够用就行,价格才是“硬道理”。 而中国军工企业,在成本控制和市场营销方面,与美俄等“老玩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S-26T潜艇发动机事件,给中国军工敲响了警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就永远无法摆脱被动局面。 面对困境,中国军售并非没有“翻盘”的机会,关键在于: 歼-35战机,这款被誉为“世界最先进”的舰载机,一旦面世,必将在国际军售市场掀起“惊涛骇浪”。 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未来中国军售的重要市场。 通过深化合作,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中国军工可以逐步摆脱对欧美市场的依赖。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一直对中国军售进行“抹黑”和“妖魔化”。 中国需要主动发声,向世界展示中国军工的真实面貌,塑造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中国军售之路,注定充满荆棘与挑战。 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就一定能够打破西方垄断,让中国制造的武器装备走向世界,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