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生母万氏,是县长家的千金,也是最爱周恩来的女人。可遗憾的是,她因为肺结核而离世,彼时的恩来年仅9岁,最终是依靠另外三位女性长大,四位母亲,共同精心养育,才出了一代伟人周恩来!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方志江苏 2022年5月11日关于“四位母亲,养育出了一代伟人周恩来|方志江苏”的报道)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之一,他的成长经历和人格品质的塑造自然备受关注。几位母亲对年幼时期周恩来的教育和影响,可以窥见他日后博学多闻、谦逊善良、勤劳坚韧等优秀品格的源头。 周恩来嗣母陈氏出身书香门第,她在对恩来进行文化熏陶时很注重古典诗文、小说等传统教育。 而生母万氏则因家世显赫,个性开朗大方,所以更多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影响并塑造了恩来日后办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婶母杨氏和乳母蒋氏作为底层劳动妇女,虽然文化程度普通,但她们纯朴善良的品性、勤劳质朴的生活作风也给年幼的恩来留下了深刻印记。 不同母亲由于出身、环境的差异,在教育理念上自然存在一定区别,但她们所具有的各自优点却通过不同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恩来,最终相互交融、辉映成就了这位杰出领袖博大精深的人格气质。 陈氏让恩来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吸收了传统文化精髓;万氏培养了他机智沉着的处事作风;杨氏和蒋氏则使他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 在诸位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年幼的周恩来逐渐展现出一些与生俱来或后天培养出的个性特质。他"好学、仁慈、谦逊"的性格主要源自陈氏的影响。 这从他在日记中追怀母亲的一席话就可见一斑:"想起来时光容易,墨迹还有,母亲已去世11年了,不知还想着我这儿子没有。"这种对母亲的眷恋之情充分表达了他内心的善良谦逊。 同时,生母万氏办理家务事务的精明能力,必然也影响了恩来后来处理复杂事物的睿智方式。周恩来的自传中有这样一段回忆:"外祖万青选先生待我很好,常带我四处走动,参加各种活动,我从小就对许多社会活动有所了解。" 可见他与生俱来的开朗大度,以及对社会事务的洞察力,与外祖及生母万氏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底层母亲赋予恩来对人民的情怀!婶母杨氏和乳母蒋江氏虽然家境贫寒,文化水平一般,但她们纯朴善良、勤劳质朴的品德对恩来影响至深。 婶母杨氏在解放战争期间,勇敢拒绝了国民党的威胁,坚定地维护了共产党的声誉;乳母蒋氏则常带着小恩来亲身接触劳动人民的生活,教会他劳动和友爱人民群众。 正是这些底层母亲一点一滴的言传身教,让周恩来从小就树立起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他后来所展现出的那种始终可亲可人的谦和作风,对劳动人民的由衷关怀,都可以从这两位母亲的影响中找到源头。 毛泽东曾评价他"是一个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恰恰与他对人民群众怀有赤子之心是分不开的。 "一个人的幼年所受的影响,往往在他的思想上、生活作风上长期存在。"这是恩来自己对儿时母亲教育影响的高度概括。 事实上,直到他的后半生,这些母亲的教育理念和品德熏陈都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周恩来以其博学多才、处世果敢、淡泊名利等优秀品德折服了无数人。 他外交辞令的老到,办事能力的过人,都可以从几位母亲那里找到影子。同时,他谦逊有礼、赤诚平易的作风,对人民群众的真挚热爱,更是多年母亲教育的深刻注解。 正是这些高尚品德和独特风范,成就了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