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只字不识的女佣在东家府上,被劫匪刀架在脖子:“说!哪个是少爷?”她忍痛指向自己的孩子说:“他”。没想到,多年后,两个吃自己奶长大的孩子竟都成了大人物!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信网 2015年12月24日关于“北洋总理靳云鹏曾在青岛办公司 晚年皈依佛门”的报道) 靳云鹏,字翼青,1877年出生于山东省邹县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父亲早逝,母亲邱莹莹是一位贤淑的妇人,但整个家庭只能依靠卖煎饼维持温饱。 靳云鹏有两个弟弟,名字分别是靳云鹗和靳云鹤,三个兄弟的名字都取自中国古代的神鸟,寓意着力量和福气,可见他们的父亲对三个儿子改变家族命运寄予了厚望。 尽管家境贫寒,靳云鹏从小就很勤劳。他和两个弟弟从小就帮助母亲卖煎饼维持家计,有时还会在街头替人搬运货物赚外快。 贫困的生活环境锻炼了靳云鹏刻苦耐劳的品质,也让他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在书院里,靳云鹏勤奋好学,深得老师的赏识。他不仅熟读经典儒家典籍,还对近代西学颇有研究。奠定了后来投身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离开书院后,靳云鹏一度在家乡当过几年的私塾先生,可是安于现状并不符合他追求进步的个性。1898年,21岁的靳云鹏离开家乡,前往北京应试。 虽然他的举人梦想最终未能如愿,但在北京的几年时光让他真正接触到了新思潮的洪流。当时北京汇集了中国最杰出的思想家和改革者,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领袖就在那里活动。 靳云鹏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是个开放的思想者,他主动加入改革的行列,积极投身变法维新的运动中。 同时他也意识到,单纯的改革已经无法拯救腐朽的清朝,中国需要一场彻底的革命来推翻满清政权,建立共和国政体。 1905年,在东南亚各地奔走多年的靳云鹏回国后加入了革命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靳云鹏就是最积极的领导人之一。 革命取得胜利后,靳云鹏在北洋军阀政府中任职,曾担任过内阁总理大臣和国务卿等要职。但时局混乱,靳云鹏最终在1923年选择辞职退出政坛。 靳云鹏与潘馥这两位前后总理,曾竟然巧合地被同一位普通妇女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位就是靳云鹏的母亲邱莹莹,一位过去靠卖煎饼维持一家生计的坚强女性。 潘馥出生时,其母亲由于缺乏母乳无法哺育,邱莹莹恰好刚生下靳云鹏,被雇作潘家的奶妈前往河南哺育潘馥。 据说在当奶妈期间,邱莹莹曾以靳云鹏替下绑架潘馥的劫匪,赢得了绑匪的赞赏和释放。由于邱莹莹一人喂养过靳、潘二人,民间因此流传"一人奶出两位总理"的说法。 后来潘馥在张作霖的支持下担任国务总理,组阁执政。靳云鹏对此耿耿于怀,认为潘馥忘却了自己的恩情,常骂他是"小人"。 母子二人的关系由此全面破裂,成为邱莹莹的一大心事。据载,1929年春,临终前的邱莹莹对靳云鹏说:"你们兄弟无法言和,是娘的一块心病。" 靳云鹏当即给潘馥去电请他速归。在母亲面前,靳、潘二人终于破冰重逢,握手言和。后来,人们在送别邱莹莹的队伍中,看到了这对互称"总理"的兄弟同穿孝服,一时成为街谈巷议的奇闻。 邱莹莹这位普通妇女的做派可谓大智若愚。靳云鹏身居高位后,她时常出入权贵人家,见多识广,头脑灵活。 每逢袁世凯宴请,老太太必带四样特殊的礼物:鸡蛋、豆腐、煎饼和咸菜,却在礼单上写下"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前程似锦"等祝福语。 据说袁世凯每次都亲自查收,品尝完后连连称赞。拥有如此贤慧的母亲,靳云鹏也算是受恩不浅。 退位以后,靳云鹏将主要精力投入了教育事业。他在上海创办了著名的育才小学,并出任校长长达14年之久。 1930年以后,靳云鹏渐渐远离政坛,专心吃斋念佛,皈依佛门。1931年起,靳云鹏开始在天津租界的居士林焚香礼佛,后在家中也设置了一间佛堂。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曾多次设法劝说靳云鹏与日本人合作,组建华北伪政权。 但在民族大义面前,靳云鹏始终保持了自己的气节,坚决拒绝了日方的要求。1951年,靳云鹏在天津与世长辞,终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