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问林丹:“以后你会让你的儿子打羽毛球吗?”林丹斩钉截铁地说:“羽毛球绝对不打。”邓亚萍好奇地问:“为什么?” 林丹微微沉吟,眼中闪过一抹深邃:“我在羽毛球的世界里攀登至顶峰,途中的不易与重压,非言语所能尽述。” “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可以轻蔑自己的能力闯荡人生,何必非要重蹈我的覆辙呢!” 1988年,五岁的林丹开始接触羽毛球,林丹的爸爸和妈妈都是体育爱好者,爸爸喜欢打乒乓球和排球,妈妈游泳,还打篮球,于是第一次见到羽毛球的林丹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项运动。 左手打球的孩子并不多,林丹因此备受关注。林丹 9 岁进入省队,12 岁进入八一队,15 岁进入国青队,17 岁进入国家队。 林丹一路走来吃过很多吃,也得过很多奖,他取得了人生的辉煌,有了属于自己的伟大时刻。 可是即使如此林丹在面对邓亚萍的提问是否让孩子打羽毛球的时候,他还是坚定否决。 林丹走上羽毛球之路是因为最开始的一份爱好,但是在训练的路上他有多少次面对困难想过退缩,只有自己知道。 好在身边的教练都在鼓励他,也在不断地激发他的潜能,林丹才会一步步的攀登上了更高的高峰。 可是自己吃过了苦就不愿意再让儿子继续吃苦,“太苦了,何必让孩子承受这样的痛苦呢?” 其实很多经历过辉煌的运动员在退役后也并不希望自己的后辈再步他们的后尘。 郭晶晶曾经是跳水皇后,她的三个孩子却没有一人继承她的运动天赋去跳水,也许是因为所有的父母都不愿意孩子吃太多苦。 运动员能够取得好成绩,除了天赋以外还因为日复一日不断的训练,他们也因此伤病不断,却还要努力坚持,这份毅力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 所以很佩服运动员们,他们为国争光,付出了很多,值得我们去追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