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中国宪法的框架体系内,当然是人人平等,然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无形的屏障被分隔开来,他们享受着不一样的社会资源,似乎有一种看不见的等级划分。 例如在婚恋现实中,虽然不直接讲求门当户对,但在选择婚恋对象时。总是会考虑对方的学历身份地位,如果是研究生,他(她)的择偶对象可能要求本科学历以上,如果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人员,他(她)的择偶标准可能也要有相应的稳定工作。作为农村的男女青年,按照一般规律,无论多么优秀,不会成为体制内人员的择偶对象。作为农民,60岁以后只有100多元的养老金,而作为纳入养老金体系的人员,50岁60岁以后会有几千元的退休金收入,这个差距有几十倍。 这种结果是社会体系和架构造成的,并不是哪一个人能够改变的,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是这样的治理架构,这也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在网上不时有网友提出这个问题,说农民干了一辈子,只有100多元的养老金,而那些公务员教师退休后有几千元,这非常不合理,似乎要替天行道改变这个社会。 其实在任何社会,人与人之间都不是绝对平等的,财富不可能等值划分。如果是绝对的平均主义,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倒退。因为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位农民和一位教师。每个月都可以有几千元的工资,国家会给予同等的待遇,那么这位教师为何还要辛辛苦苦的寒窗10年呢?上个小学甚至不上学就可以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为何还要上大学浪费光阴,每年还要交几千元的学费? 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面对的社会现实。任何人不可能改变,只有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