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迫击炮为何对步兵有极强的杀伤力?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迫击炮下放给基层单位,所以

迫击炮为何对步兵有极强的杀伤力?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迫击炮下放给基层单位,所以前线步兵召唤迫击炮的时候随叫随到,并且校炮速度很快。

对比一下以前的炮兵,比如射程二三十公里的榴弹炮,炮弹要飞一分钟,而且基本上所有曲射火炮在没有精确制导之前都需要试射。 所以以前炮兵,除了战役开战前先就计划好的炮击外,其他时候步兵要召唤远程火炮,需要先一个电话打过去申请,然后因为远程炮兵隶属的级别比较高,这个申请会先往上级报(灵活一点的就是上级先分配几门炮专门响应某几个步兵的召唤),然后上级觉得可以打,炮兵才能接到消息。

但接到消息没用啊,前线大头兵又不懂怎么报大炮需要的参数,所以这个申请回转道给附近的炮兵侦察兵,给炮兵侦察兵说前线大头兵想打哪个目标,大概在什么位置,有什么特征。炮兵侦察兵再扛起他那个带支架的望远镜,就跟土木老哥似的,先找到目标,然后开始靠勘测,算出炮兵用的坐标参照系里这个目标的位置,然后报给后方的炮兵。 但这时候还有问题,第一是侦察兵算得准不准的问题,包括所谓的事先把战场网格化,那也是加快了侦察兵的工作速度,但步骤是省不掉的,毕竟以前没GPS,网格也不能无限细化。

第二个问题是风之类的因素影响,炮弹是会跑偏的。所以需要试射,炮兵侦察兵看见炮弹落点后,告诉炮兵修正量,然后才是正事开火。而由于炮弹本身就要飞一分钟左右(以前榴弹炮射程比现在短,现在射程更远,以155炮为例,现在的155,40公里大约要飞1分40秒),也就是说你作为前线挨打的步兵,看到校射的炮弹落地后,还有一分钟的时间找地方躲。

而炮弹所谓几十米的杀伤半径,实际上一般指的是有一半的概率让这个区域内的步兵丧失作战能力,而之所以是“丧失作战能力”,不是直接炸死,是因为几十米的距离上,杀伤步兵主要靠的是破片,这个范围内被破片击中是个概率问题。所以你要是趴得好,隐蔽找得好,能让155的杀伤半径缩减到几分之一。 而155榴弹炮在40公里射程上,随机散布造成的误差本身就有一两百米。

这也是抗美援朝的时候为啥猫耳洞、反斜面之类的能顶用,不光是这类战壕扛得住炮火,还有一个关键是哪怕对方开始炮击了,都还有时间躲进去。而远程榴弹炮的步炮协同是不可能真的做到刚炮击结束,对方步兵就能冲上来。 但迫击炮不一样,迫击炮射程近,步兵自带,名副其实能做到随叫随到,60迫击炮误差和它本身的杀伤半径差不多,误差十几米,杀伤半径也是十几米,换句话说只要你算得够准,哪怕没有精确制导,也有很大的运气首发命中,而且即使打偏了,第二发来得也快。

更倒霉的是,即使你躲在掩体后面,对方步兵那是真的能踩着迫击炮的炸点逼近来,你要是不探头反击,那等别人靠近了也找到合适的射击位置后,你就没机会再探出头了。偏偏迫击炮弹道弯曲,你找的掩体还不能是单面的,得找个四面都有掩体的框躲起来才有用。但反过来也意味着你要感知外面的情况或者转移,都变得更困难了。

所以,远程榴弹炮一般是用来打对方大型装备、或者物资集散地的,打步兵也行,但得打那种在野外没防备的步兵。用来打做好战斗准备的步兵就没那么得心应手了。 当然,现在的技术又是另一回事了,现在激光制导炮弹误差才2米,而且支持首发命中,校炮都省了,现在能一炮炸死两三个步兵,哪怕用的是几万美元一发的激光制导炮弹,那也是很划算的。

迫击炮本身也能激光制导,所以以前60迫击炮直视距离内开火其实不是很实用了,少说你得堆个4公里的射程吧。 挪威有个只有5公斤的超轻型迫击炮,炮管拿铝合金外缠复合材料做的,很惊艳,但射程只有1200米,好歹你得搞个比对方狙击榴射程更远的迫击炮吧,虽说迫击炮是曲射火力,可以躲在掩体后,但被人发现发射阵地本身就是件挺危险的事情。

这迫击炮要是早生几十年,那堪称神器,现在就有点儿鸡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