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我的一个学生考上了985大学,因为他家穷,我借了30000给他作为学费,他说"老师,我大学毕业后就还您",然而10年过去了,他依旧没还我钱。 在一个普通的县城高中里,王老师已经教了二十多年的语文。他温和的性格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他在学生中颇受欢迎。 然而,最近这几天,王老师的心情有些低落。每当他看到教室里朝气蓬勃的学生们,他就会想起十年前那个名叫李小明的学生,以及那笔至今未还的三万元。 回想起十年前的那个炎热的夏天,王老师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刻。高考成绩刚刚公布,教室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李小明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同学们都为他欢呼雀跃。然而,在众人的喜悦中,王老师注意到李小明的笑容有些勉强。 下课后,王老师把李小明叫到办公室。"小明啊,考上北大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你怎么看起来不太开心?"王老师关切地问道。 李小明低着头,声音有些哽咽:"王老师,我...我可能上不了大学了。" "怎么回事?"王老师惊讶地问。 李小明抬起头,眼中含着泪水:"我家里太穷了,交不起学费。爸爸前年因病去世,妈妈一个人打工养活我和妹妹,根本没有多余的钱。" 听到这里,王老师的心猛地一紧。他知道李小明家的情况不好,但没想到竟然到了这种地步。他突然想到自己前不久刚刚从亲戚那里借来的三万元,原本是打算给儿子买辆二手车的。 "小明,你别担心。"王老师拍了拍李小明的肩膀,"我这里有三万元,刚好够你交第一年的学费。你先用着,等你毕业工作了再还给我。" 李小明惊讶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不可思议:"王老师,这...这太多了,我不能要。" 王老师笑着说:"你是个好学生,我相信你一定能有出息。这笔钱就当是我对你的投资。等你毕业后,记得还我就行。" 李小明激动地握住王老师的手,眼中闪烁着泪光:"谢谢您,王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毕业后就还您钱。" 就这样,王老师借给了李小明三万元。看着李小明背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北上的列车,王老师心中充满了欣慰和期待。他相信,教育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他所做的,不过是为这个改变推了一把。 四年后,李小明顺利从北大毕业,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给王老师打了电话,兴奋地汇报了自己的近况,并再次承诺会尽快还钱。王老师听到学生事业有成,心里比自己成功还要高兴。 然而,时间一年年过去,李小明的还款承诺却始终没有兑现。起初,他还会时不时给王老师打个电话,说最近手头紧,请王老师再等等。后来,电话也越来越少了。 王老师通过其他学生得知,李小明在北京买了房,结了婚,事业也蒸蒸日上。每次听到这些消息,王老师都替他高兴,但心里也不免有些失落。他不是在意那三万元,而是觉得曾经那个诚恳感激的学生,似乎渐渐变得陌生了。 就在前几天,王老师在朋友圈里看到李小明在国外度假的照片。照片中,李小明一家三口在海滩上笑得灿烂。 看着这张照片,王老师心里泛起一阵苦涩。他拿起手机,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给李小明发了条消息:"小明啊,看到你过得不错,老师很高兴。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当年的事?" 消息发出去后,王老师一直盯着手机屏幕。半个小时后,李小明回复了:"王老师,对不起,我最近手头有点紧。等我宽裕了一定还您。" 看到这个回复,王老师苦笑了一下,把手机放到一边。他走到窗前,看着操场上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们,突然感到一阵疲惫。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王老师临时改变了教学计划。他站在讲台上,环视着下面一张张年轻的面孔,缓缓说道:"同学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诚信'这个话题。" 他讲述了一个无名氏的故事,说有个学生借了老师的钱上大学,承诺毕业后还钱,但十年过去了却始终没有兑现诺言。 讲到动情处,王老师的声音有些哽咽:"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感恩,要信守承诺。无论你将来多么成功,都不要忘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下课后,几个学生围着王老师问东问西。有个女生说:"王老师,那个学生太过分了,您应该去找他要钱。" 王老师笑了笑,摇摇头说:"钱不是最重要的。我更希望他能记住当初的感恩之心。也许他现在忙于工作和家庭,暂时忘记了这件事。我相信他终有一天会想起来的。" 回到办公室,同事小李看出王老师心情不佳,关心地问道:"王哥,你这几天看起来有心事啊?" 王老师叹了口气,把李小明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小李听完后,有些生气地说:"王哥,你太善良了。这种白眼狼,就应该用法律手段讨回来。" 王老师摇摇头:"我不想把事情闹大。也许是我对他期望太高了。不管怎么说,他曾经是我的学生,我还是希望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 夜深人静,王老师坐在书桌前,翻看着多年前的教案和学生作业。他想起了当年意气风发的李小明,想起了自己借钱时的那份信任和期待。虽然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但他依然选择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人性的善良。 (本文来源于真实生活,无任何不良引导,请理性观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