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甲午战争》中有这样一幕,一名北洋士兵瘫坐甲板,痛哭流涕地哀嚎,“明明打中了,我们的炮弹为什么不爆炸?”
看到这里,很多人愤恨不已,痛斥朝廷腐败,弹药粗制滥造,其实这里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影片中所说的炮弹叫穿甲弹,属利用动能和爆炸来打击目标的弹种,这种弹壁厚头尖药膛小,截面呈水滴状,膛内填充黑火药,炮弹击穿舰甲,进入舰体内部后爆炸。
为了保证弹头的尖锐度和强度,这种炮弹的引信安装在了底部,北洋舰队的主炮多产自德国克虏伯,炮弹也由克虏伯随炮配置,而当时,克虏伯公司的底部引信技术并不成熟,穿甲弹内的黑火药主要依靠击中目标后产生的剧烈震荡来引燃,这种引爆方式可靠性极差,经常会出现炮弹击穿目标不爆炸的情况 。
后来,克虏伯公司干脆取消了黑火药,把穿甲弹改造成了实心弹,完全依靠动能砸击来破坏舰体。为了炮弹的配重,实心弹内部会填充砂土。
由此可见,炮弹中而不爆乃克虏伯公司的设计缺陷,而弹膛填砂是出于升级改造的需要,这两者跟朝廷的腐化粗制都没什么关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