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电影《甲午战争》中有这样一幕,一名北洋士兵瘫坐甲板,痛哭流涕地哀嚎,“明明打中了

电影《甲午战争》中有这样一幕,一名北洋士兵瘫坐甲板,痛哭流涕地哀嚎,“明明打中了,我们的炮弹为什么不爆炸?”

看到这里,很多人愤恨不已,痛斥朝廷腐败,弹药粗制滥造,其实这里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影片中所说的炮弹叫穿甲弹,属利用动能和爆炸来打击目标的弹种,这种弹壁厚头尖药膛小,截面呈水滴状,膛内填充黑火药,炮弹击穿舰甲,进入舰体内部后爆炸。

为了保证弹头的尖锐度和强度,这种炮弹的引信安装在了底部,北洋舰队的主炮多产自德国克虏伯,炮弹也由克虏伯随炮配置,而当时,克虏伯公司的底部引信技术并不成熟,穿甲弹内的黑火药主要依靠击中目标后产生的剧烈震荡来引燃,这种引爆方式可靠性极差,经常会出现炮弹击穿目标不爆炸的情况 。

后来,克虏伯公司干脆取消了黑火药,把穿甲弹改造成了实心弹,完全依靠动能砸击来破坏舰体。为了炮弹的配重,实心弹内部会填充砂土。

由此可见,炮弹中而不爆乃克虏伯公司的设计缺陷,而弹膛填砂是出于升级改造的需要,这两者跟朝廷的腐化粗制都没什么关系。

评论列表

花雨满天
花雨满天 23
2024-08-10 12:17
甲午战争时,日本的下獭火药,好像是苦味酸炸药都应用了。苦味酸腐蚀金属,会非常不安全,其他国家都不用。日本在弹壳里涂蜡隔离苦味酸。然后发动战争,生产出炮弹就打出去。

我的荣誉就是忠诚 回复 08-22 13:15
下濑炸药就是苦味酸,但是没有钝感剂,非常不安全。

拍拍灰捡起来还能吃
拍拍灰捡起来还能吃 18
2024-08-11 07:57
瞎编乱造
奈文摩尔
奈文摩尔 10
2024-08-11 16:59
这算是再给慈禧洗白吗
蓝色忧郁
蓝色忧郁 9
2024-09-09 11:41
看装备对比,北洋海军的重炮多,日本舰队的速射炮多。北洋海军希望以重炮一锤定音,奈何炮弹不给力(多方面因素造成)。日本舰队希望速射炮扫甲板,奈何北洋舰队的铁甲舰太结实。结果就是黄海海战各有损伤,日方舰艇各个带伤被迫先撤退,北洋沉了几条弱舰,没能力修复。最终还是清政府的战争决策出问题“避战保船”,导致丢失黄海制海权,最终整体战争失败!

用户14xxx91 回复 10-23 17:59
机动性不行,再说也不能乱跑,打乱阵型。

南有乔木 回复 10-12 20:20
速度比不上日本船

用户10xxx34
用户10xxx34 5
2024-10-26 09:06
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两次遭遇日本联合舰队,北洋舰队被击沉多艘大型舰艇,但未能击沉一艘日舰,福龙号仅有的一次鱼雷攻击也未收战果。据传是丁汝昌“只识弓马”,一干管带也全用错炮弹,不用海战时的开花爆破弹,用穿甲弹甚至训练弹。 北洋海军的炮弹主要有开花弹(榴弹)和实心弹(穿甲弹),开花弹产自天津机器局,仍然使用黑火药填充。发射后,黑火药燃烧后产生的残渣会附着在膛线,还有大量白烟,需要重新清洁膛线和等待白烟散去才能再次开火。实心弹(穿甲弹)不使用火药,只用重力攻击敌方。而日军早已经使用化学品黄火药制作的炮弹。而且天津机器局制作的炮弹质量粗糙,大小不一,铁质差。 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发射的炮弹有的弹药中“实有泥沙”,有的引信中“仅实煤灰,故弹中敌船而不能裂”。当时在镇远舰上协助作战的马吉芬认为,“吉野”号能逃脱,是因为所中炮弹只是固体弹头的穿甲弹。根据统计,在定远和镇远发射的197枚12英寸(305毫米)口径炮弹中,半数是固体弹头的穿甲弹,而不是爆破弹头的开花弹。
会飞的鱼
会飞的鱼 4
2024-08-25 01:44
人家打的高爆弹
九哥
九哥 4
2024-10-12 12:11
小编瞎TM说什么,好好翻翻历史,在来说
飝䎇
飝䎇 3
2024-08-26 19:37
有穿甲弹直接穿过日舰的弹药库,只能说当时国运在日本。

高跳低开 回复 09-08 19:14
一发305,击中日本旗舰 炮位边堆积的炮弹,引发连环殉爆,直接摧毁了松岛一侧的炮廊。这不是北洋水师的运气吗? 日军对付定镇二舰的三门320大炮,作战中全部故障,只发射十几发,一炮未中。 日军舰队造价是北洋水师的两倍还多,本身实力差距也挺大的,不是简单的运气问题。

O2
O2 2
2024-09-28 08:20
这个就不要洗啦,就像2个人打架。一个全家动员,准备啦一把屠龙,而且很清楚对方有钱但各怀鬼胎,手里还只有一把纸裁决,你说打得赢么。
飞叶侠
飞叶侠 2
2024-10-28 23:36
北洋水师的开花炮弹很少,主炮为架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