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厉害的地方就是会打逆风战,从莫斯科到列宁格勒,再到斯大林格勒,这几个输了,麻烦就大了。
根据时任红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的回忆,在莫斯科保卫战最危急的时刻,他和整个总参谋部都看不出德军装甲主力的突击方向,但朱可夫总是能正确预判,并做出阻击和反突击部署。沙波什尼科夫不解地问朱可夫,你怎么知道。
朱可夫的回答“我是通过计算和分析,判断他们只能从这里来。”这说明朱可夫对百万兵力的方面军级作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天赋,认知和领悟都远远高于普通的高级将领。
如果苏联没有朱可夫,莫斯科保卫战好不容易拼凑的几十万苏军也一样会两眼一抹黑,懵懵懂懂地被德军突破关键地域后再包饺子。莫斯科陷落之后,苏联可能就输了。
而且指挥100万以上的军队作战更是个技术活和体力活。
先接手几十万残兵败将,再把后方送上来的几十万新兵塞进去重新整编,尽管打不出交换比,但初步构建起了又能填线又能进攻还带组织力的军队。
紧接着要考虑的是,德军主攻方向是哪里?战术意图是什么?这里的地形利不利于机械化部队的展开?敌我双方坦克装甲厚度多少?穿深多少?坦克军百公里趴窝多少辆?数千辆坦克和上百万军队以及上万门火炮怎么展开?如何在局部取得对德军兵力优势?需要的后勤弹药油料能不能及时送上去?
指挥大兵团作战更吃身体素质,在莫斯科保卫战时朱可夫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晚上熬夜看报告,熬到一半实在困了,去外面冻一冻,继续加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