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清朝时期,有一个善于捉狐的人,常年带着火石、猎网,穿梭于坟墓之间,捕捉狐狸,获利颇丰。 这一天晚上,正当他在坟墓间观察时,从坟墓里走出来一个文士打扮的人,发出大叫声,不一会儿,召唤来许多狐狸,追赶着捉狐人。文士大喊大叫,要捉住捉狐人烧了吃肉。捉狐人惊恐万分,最终走投无路,只好爬上一棵很高的大树。 文士指挥着群狐锯树,群狐欢呼雀跃,很快就响起了锯树声,不一会儿,大树摇摇欲坠,捉狐人危在旦夕。捉狐人惊慌失措,大声哀求,保证再也不敢来这里捉狐了。但是,狐狸们根本就不理睬他,一个劲地锯着树。捉狐人再三哀求,文士才说:“你必须发下誓言,保证今后再也不捉狐了。”捉狐人依言,指天发誓,要是违背诺言,任凭群狐处罚。群狐这才一哄而散,留下捉狐人独自在树上凌乱。 其实,狐狸们也懂得套路,他们虚张声势,其实也不敢真的把捉狐人怎么样,要是真的把捉狐人害了,必然会激起人类的愤怒,狐狸们就不得安宁了。之所以喊打喊杀,无非就是逼着捉狐人妥协,最终达成和解,彼此相安无事。 如果一开始就让他发誓,估计誓言不会有多大的效果,只有让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威胁,起到了威慑的作用,誓言才会被遵守。这种雷声大雨点小,最终握手和解的套路,正在被人们熟知,而且广泛运用,几乎成了标准的处理危机的模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