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今天有人分享到一种很特别的心情,类似于不能畅然享乐,稍有满足就立刻警觉...

今天有人分享到一种很特别的心情,类似于不能畅然享乐,稍有满足就立刻警觉,似乎总要将自己绷紧,以免乐极生悲。这是满足的经验与惩罚的经验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受,或者说,它是一种前缘直接链接在了后缘上的体验,仿佛满足之后就是惩罚,于是先要进行一种提前的自我设限,连本属于自己的那部分都不敢求取争得。弗洛伊德曾经也用俄狄浦斯情结去描述这个心理现象,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离开这个视角,因为弗洛伊德把俄狄浦斯视作一种先天必然,而我所描述的这种经验,本质上是被环境所塑造的。 就好比一个孩子考了不错的成绩,家长回应ta说,虽然你考的还可以,但下一次未必能考得好,你不能懈怠。类似于每一个赞许背后总包含着一个“但是”,那是一种不能充分镜映的回应,害怕孩子飘了,不再认真投入,害怕这种骄傲的经验失去约束,变成一种堕落。本质上,这也是养育者本人的情感世界里所空缺的经验,一种对于满足的惧怕,在这种经验下没有纯粹的赞赏和鼓舞,它总是在后缘的位置感受着那些原本美好的事情,就像给所有纯粹的欢乐都加了一层阴霾的滤镜。 这种复合的感受让人在享乐时也会体验到些许的不真实,那些经验不再属于自己,就像李后主那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所表达的情绪一样,因为于他而言,那一霎欢欣几不可留,王国维说他的词在国破前是句秀,而国破后是神秀,因为那是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样的后缘经验里生长出来的,而所有超脱于这个土壤的经验都带着一种不可挽留的短暂,并归于幻灭。 对很多人来说,无论拥有多少,当心理的那个关于满足的界限没有向外扩张时,它都会在感受上被折损掉。也就是说,仅仅是拿回属于自己的经验,并心安理得的持有,就已经是一种珍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