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朝历代的开国功臣,王侯将相没有逃不过这个历史规律的,如果已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朝历代的开国功臣,王侯将相没有逃不过这个历史规律的,如果已是功高震主,位极人臣,必然应验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人生道理,也就是说离死不远了。 其实这个道理谁都懂,可是没有几个人能看开,因为权力这个东西太诱人了,就像飞蛾扑火,即便有朝一日可能身败名裂,但依然一路狂奔。 浩瀚历史五千年,在笔者看来,能够善始善终,富贵一生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的范蠡,另一个是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 范蠡曾是越国相国、上将军,早年投奔越王勾践,后因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随勾践一起入吴国为奴。 三年后随勾践返回越国,在勾践卧薪尝胆的十年间帮助越国发展经济,加强军队建设,经过十年的厉兵秣马,勾践得以打败夫差,灭掉吴国,使越国成就霸业。 也就是越国灭吴的同时,范蠡辞官云游去了,因为范蠡看得开,在给同为辅臣的文种的信中说,“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在性命与权力之间,范蠡选择了前者,而文种选择了后者,后来不出范蠡所料,文种被勾践勒令自尽。 而范蠡很幸运,他后来到了齐国,改名为陶朱公,通过经商成为春秋时期首富,晚年又把所有财富全都捐了出去,享年88岁,在范蠡去世后,逐渐被后世尊之为财神、商圣、商祖,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画像。 安汉四百年的张良也是能参透人生的政治家。是张良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并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 刘邦曾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在当时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 就是这么一个奇才,却在西汉建立时选择明哲保身,多次辞去刘邦的封赏,仅保留留侯爵位,而且经常托辞多病,闭门不出。随着刘邦皇位的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 尤其在刘邦翦灭异姓诸侯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更是站得远远的,极少参与谋划。张良最后一次亮相政坛是帮助吕后稳固刘盈的太子位子,此后张良也得到吕后的极大敬重,张良也得以安度晚年。 因为他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惧怕既得利益的复失,更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张良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 但吕后感德张良,劝他毋自苦,张良最后还是听从了吕后的劝告,仍就服人间烟火。前186年(汉高后二年),张良病逝,谥号文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