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皇后”陈若琳,3岁被父母抛弃,依靠舅舅长大。后来她得了22个世界冠军、5个奥运冠军,就在她功成名就之时,当年狠心抛弃她的父母却突然出现,想要认回这个冠军女儿.... 面对这份迟来的亲情,陈若琳原谅他们了吗? 信息来源:2022-01-05 人民资讯—— 三届奥运会冠军 中国女子跳台跳水大满贯第一人 在中国跳水队的殿堂里,有一位女运动员的名字熠熠生辉,她就是陈若琳,一个3岁就被父母抛弃,却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天赋,一步步成长为“跳水皇后”的传奇女性。 1992年,江苏南通,一个平凡的家庭迎来了一位新成员,陈若琳。 谁曾想,这个小女孩的人生,从起点开始就充满了坎坷,命运仿佛和她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年仅3岁,陈若琳就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变故,父母的婚姻走到了尽头,父亲选择了离家,母亲则改嫁他人。 幼小的陈若琳,就这样被留给了年事已高的外婆和舅舅,从那一刻起,这个小女孩的生活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外婆和舅舅虽然对陈若琳疼爱有加,但毕竟无法完全弥补父母的缺失,再加上陈若琳从小体弱多病,生活的阴霾似乎一直笼罩着她,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一个改变她一生的机会出现了。 为了增强体质,4岁的陈若琳开始学习游泳,然而,当地一位跳水教练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瘦弱的小女孩惊人的爆发力和协调性,在教练的鼓励下,陈若琳开始尝试跳水,没想到,这一尝试,就一发不可收拾,开启了她的跳水传奇之路。 天赋异禀的陈若琳简直就是为跳水而生,但她深知,成功从来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为了在跳水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每天清晨,当同龄人还在甜美的梦乡中时,陈若琳已经在泳池边开始了高强度的训练。 寒来暑往,从未间断,即使因为训练负荷过重而受伤,她也从不轻言放弃,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年仅16岁的陈若琳一鸣惊人,一举夺得女子10米跳台的冠军,结束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12年的“金牌荒”。 这一刻,陈若琳泪洒赛场,这一路走来,她经历了太多的艰辛,但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她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向世界证明了一个道理:只要你足够努力,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从那以后,陈若琳的跳水生涯就如同一部传奇电影,2011年,她在世锦赛上包揽10米跳台单人和双人两枚金牌,成为中国跳水史上第一位“大满贯”得主,2012年伦敦奥运会,她又成功卫冕,成为奥运史上首位在该项目上蝉联冠军的选手。 然而,光环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为了在赛场上完美的一跳,陈若琳要反复练习成千上万次,高强度的训练给她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负荷,脊椎和膝盖的伤病几乎成了她的常客,但陈若琳从未想过就此止步。在她看来,只要还能站在跳板上,就要为国争光。 这种精神,感动了无数人,2016年里约奥运会,已经身患重伤的陈若琳再次出征,虽然状态不如巅峰时期,但她凭借顽强的意志力,与搭档刘蕙瑕一起,再次站上了最高领奖台,赛后,当有记者问及她的伤势时,陈若琳只是淡淡地说:“没关系,我还能坚持。” 就是凭借这股子倔强劲儿,陈若琳一路披荆斩棘,在跳水赛场上所向披靡,她先后获得了三届五项奥运会冠军、20项世锦赛冠军,以及亚运会、全运会等诸多赛事的冠军,堪称当之无愧的“跳水皇后”。 不过,在运动场上叱咤风云的陈若琳,生活中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功成名就之后,曾经抛弃她的生母突然提出要与她重新联系,对此,许多人替陈若琳感到愤怒,认为她的母亲是想“沾光”。 但出人意料的是,陈若琳却选择了原谅,“毕竟是生母,我不想用恨去回应,”她说,就是凭着这份宽广的胸怀,陈若琳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大家都说,她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运动员,更是一个高尚的人。 2016年,年仅24岁的陈若琳宣布退役,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就此离开了心爱的跳水事业,她很快就被聘为中国跳水队的教练,并考取了国际跳水裁判资格证,用她自己的话说,她要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承给下一代。 如今,当人们回顾陈若琳的传奇人生时,无不为之动容,这个曾经被生父母抛弃的小女孩,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一代“跳水皇后”的?答案或许只有两个字:拼搏,是的,是凭借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拼搏精神,陈若琳一次次地超越了自己,也感动了世界。 无论出身多么不幸,只要你肯拼搏,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生活中的挫折和伤害,不应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而应化作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