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一男子加入英国国籍,隐姓埋名十几年,甚至卖掉别墅当运费,终于将价值8个亿的6万件国宝顺利运回祖国,捐给国家。当国家给予他奖励时,男子只留下一句话赢得了所有国人肃然起敬。 在中国东莞的一个宁静村庄里,有一座不起眼的灰砖老宅,这里是赵泰来的出生地。 1954年,赵泰来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家庭中呱呱坠地。虽然赵家祖上显赫,但他们始终保持着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与乡亲们和睦相处。 赵泰来从小就在家人的言传身教中,深深感受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他的父母勤劳朴实,整日忙于农活; 而他的祖父,著名外交官伍廷芳,则以高尚的品格影响着他。这种家庭氛围培养了赵泰来纯朴善良的性格,也为他日后的人生选择奠定了基础。 但是命运总是充满变数。年仅十四岁的赵泰来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打击,父母相继离世。就在他孤苦无依之际,远在香港的姨母郑月娥伸出了援手。 她毅然决然地接过了赵泰来的监护责任,将他带到了繁华的香港。 在香港这座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里,赵泰来逐渐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注意到姨母郑月娥始终未婚,过着独居生活。 年轻的赵泰来曾多次关心询问姨母是否感到寂寞,但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温暖而坚定的:"有你在,我就不会寂寞。"这句简单的话语,让赵泰来深深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 直到1977年,一个尘封已久的家族秘密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在一个庄重的场合,郑月娥将赵泰来叫到书房,神色凝重地告诉他一个惊人的事实: 原来,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赵泰来的先祖伍廷芳冒着生命危险,秘密运送了大批圆明园文物,将其藏匿在家族在英国的庄园中。 而赵家的使命,就是守护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直到它们能够安全回归祖国。 这个惊人的消息如同一道闪电,瞬间点亮了赵泰来的人生道路。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肩负着一项重大而神圣的使命。从那一刻起,赵泰来下定决心,要将这批流失海外的国宝带回祖国。 接下来的岁月里,赵泰来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寻宝之旅。他多次前往英国,在那座古老的庄园中寻找线索。 终于在1981年,他在庄园的地下室发现了成箱的文物。当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些尘封已久的箱子,看到里面珍贵的文物时,内心激动万分。 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怎能让它们永远流落异乡? 将这批文物运回中国并非易事。作为中国公民,赵泰来很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引起英国海关的怀疑。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他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申请加入英国国籍。 这个决定让赵泰来内心备受煎熬,但为了完成祖训,他别无选择。 为了不引起怀疑,赵泰来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白天,他装扮成一个拾荒老人,在街头徘徊; 夜晚,他则悄悄回到庄园,仔细包装每一件文物。他甚至从垃圾堆里搜寻合适的包装材料,以确保文物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受损。 这段时期,赵泰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了筹集足够的运费,他不惜变卖了在香港的所有房产。 他和家人蜗居在一间简陋的出租屋里,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即便如此,赵泰来也从未动摇过自己的决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赵泰来终于在2005年将全部六万余件文物安全运抵香港。他立即联系了国内的文物部门,毫无保留地将这批国宝捐赠给了祖国。 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誉和奖励,这位曾几度倾家荡产的中年人只是平静地说:"我是中国人,把属于祖国的文物运回来是应该做的。"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赵泰来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赵泰来的事迹很快传遍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人们纷纷为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将他视为新时代的民族英雄。 国家也授予他多项荣誉称号,以表彰他为保护国家文物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对赵泰来而言,最大的欣慰不是这些荣誉,而是看到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用近半生的时间和精力,终于完成了祖辈交托的重任,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样的精神力量来指引我们前行。 赵泰来的事迹不仅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家国情怀。它激励着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消息来源:光明网:华侨6万件文物捐国家 如今在广州默默当“义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