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的沙漠不变绿,我就从日本最高的楼上跳下去!”1990年,83岁日本老人带领7000名日本人,在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的沙漠里,种了300万棵树。 一个日本人,为何会对中国的沙漠事业做出这样的贡献?他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远山正瑛自小便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当其他同龄人还在追逐打闹、沉迷于各种玩具时,他却常常独自蹲在花园角落,观察着各种小生物。 远山正瑛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成功考入京都大学农学部。 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安逸舒适的道路,而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和探索的渴望,前往了一片被世人遗忘的土地。 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这位日本著名的治沙专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一处荒凉之地。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年轻时的经历,当时在中国学习的远山正瑛,亲眼目睹了中日战争的残酷肆虐,原本宁静祥和的土地瞬间沦为人间地狱。 远山正瑛的双眼被这一幕幕惨状所刺痛,他的心仿佛被重锤狠狠击中,震撼得难以言表。 他的内心被在中国目睹的一切深深刺痛,他下定决心要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弥补当年战争带给他们的伤害。 无数次尝试终于让他找到了适合沙丘的治理方法,并且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他也因此成为了治沙专家。 时间的指针拨到了 1990 年,已经白发苍苍的远山正瑛,毅然决然地带领着 7000 名日本志愿者,踏上了前往中国内蒙古库布其沙漠的征程。 一到达库布其沙漠,远山正瑛和志愿者们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他们在炽热的阳光下,艰难地行走在滚烫的沙丘上,每一步都留下深深的脚印。 他们仔细测量着土壤的湿度和酸碱度,分析着沙粒的大小和质地,记录着每一个细微的数据。 面对库布其沙漠恶劣的环境,筛选适合的树种成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远山正瑛和他的团队日夜研究,翻阅大量资料,对比各种植物的特性。 但这只是开始,如何让这些树苗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扎根成活,又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远山正瑛凭借多年的经验,创新地采用了一种独特的种植方法——深植法。 这种方法要求树坑必须挖得比平常更深,为树苗的根部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让它们能够深入地下寻找水源。 慢慢的那些曾经被风沙侵蚀得不成样子的土地,慢慢有了生机,当地居民也不用时刻面临着沙尘暴的威胁。 而现在,清新的空气取代了沙尘,肥沃的土壤让农作物茁壮成长。 更令人惊喜的是,野生动物们也开始回归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它们的到来,让这片沙漠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远山正瑛在库布其沙漠的不懈努力,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他的故事传遍了世界各地,人们纷纷对这位执着的老人竖起了大拇指。 由于他卓越的贡献,远山正瑛获得了联合国“人类贡献奖”,这一殊荣是对他多年付出的高度认可。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对人都劝他不要在劳作了,但是远山正瑛却依旧奔赴在沙漠的第一线。 2004 年的一个冬天,忙碌的工作结束后,远山正瑛躺在床上睡了过去,这一睡他却再也没有醒来。 他的离去让无数人悲痛不已,而按照他的遗愿,他的一半骨灰被安放在日本的家乡,另一半则被埋在了他为之付出一生的恩格贝沙漠。 (信息来源:《“绿化占地球陆地四分之一面积的沙漠是一条通向世界的和平之路!”——在华治沙30年的日本“沙漠之父”》——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2021.8.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