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我家娃成天抱着手机不撒手,愁死我了。我突发奇想,蒸了 100 个包子让娃去卖。嘿,这一卖可不得了,摊子被围得水泄不通,家长们都眼馋了。这个暑假,因为这包子,有了大不同!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年妈妈,我原本以为今年的假期会和往常一样平淡无奇。然而,一个意外的决定却让这个夏天变得格外特别。 记得那是七月初的一个周末,我正在厨房里忙碌,突然听到客厅传来熟悉的游戏音效。我探头一看,果然,我那十四岁的儿子小明又抱着手机打游戏了。 这个场景在假期里每天都在上演,让我既无奈又心疼。 "小明,出去玩会儿吧?"我试图建议。 "不要,外面太热了。"他头也不抬地回答。我叹了口气,转身继续准备晚餐。就在这时,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闪过我的脑海:为什么不让小明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呢? 第二天一大早,我起床后直奔厨房。当小明睡眼惺忪地走出房间时,看到的是满桌子的面粉和各种食材。 "妈,你在干嘛?"他疑惑地问。 "我们今天要做包子!"我兴奋地宣布,"而且,你要去把它们卖出去。" 小明瞪大了眼睛,仿佛我刚说了什么天方夜谭。但在我的坚持下,他最终还是加入了这场"疯狂"的计划。 我们花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揉面、和馅、包包子。说实话,我自己都没想到会这么累。但看着小明认真学习的样子,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下午两点,小明推着一辆小车,上面摆满了热气腾腾的包子,向小区中心公园出发了。我在后面偷偷跟着,想看看情况如何。 刚开始,小明显得有些局促。他站在树荫下,怯生生地喊着:"新鲜出炉的包子,两块钱一个!"声音小得几乎被蝉鸣盖过。 我正想上前鼓励他,突然看到一位老奶奶走了过来。她仔细打量了一下包子,问道:"小伙子,这是你自己做的吗?" 小明点点头,有些紧张地说:"是我和我妈妈一起做的。" 老奶奶笑了,"那我买两个尝尝。" 就是这两个包子,仿佛打开了魔法的大门。很快,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过来。有带着孩子来玩的年轻父母,有晨练归来的老人,甚至还有几个骑着自行车的快递小哥。 我躲在不远处,看着小明渐渐变得自信起来。他的声音越来越洪亮,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短短两个小时,一百个包子竟然全部卖光了! 当天晚上,小明兴奋地数着赚到的钱,眼里闪烁着我从未见过的光芒。"妈,我们明天还做包子吗?"他期待地问道。 我欣慰地点点头,心里却在盘算着新的计划。第二天,我们不仅做了包子,还尝试了饺子和馄饨。小明的摊位很快成了公园里的"网红打卡点",每天都有不少人专程来买他的食品。 小明的生意越做越大。他开始学习记账、计算成本,甚至开始思考如何改进产品。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要做彩色包子,结果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特别受小朋友们的欢迎。 看着小明的变化,我感到无比欣慰。他不再整天抱着手机,而是每天早起准备食材,认真地跟我学习烹饪技巧。晚上,他会花时间研究如何改进配方,有时还会上网学习一些经营管理的知识。 小明开始主动关心身边的人和事。有一次,他发现公园里的垃圾桶经常被填满,就主动找到物业建议增加清理频次。还有一次,他将一天的收入全部捐给了社区的助学基金。 这个暑假,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明不再是那个整天宅在家里打游戏的男孩,而是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懂得思考的小老板。 他学会了责任、勤奋和创新,这些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 这段经历也让我有了新的认识。我意识到,与其抱怨孩子沉迷手机,不如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关键是要用心引导,给予信任和支持。 暑假结束的那天,我们一起计算了这个夏天的收获:不仅赚到了可观的零花钱,更重要的是,我们收获了彼此的信任和理解,以及对生活的全新态度。 声明:故事来源于生活,情节多为虚构,请理性阅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