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薪水高的就是好工作吗? 还记得吗?那个中金公司的金融女硕士刚刚离世不久。 老师算是好工作吗? 按现在的出生率发展下去,可能一半的小学和初中老师都要在未来十年另谋出路。 未来打工人的比例将越来越低。有些朋友就会问,那我现在到底该去做些什么呢?打工好歹能让我有口饭吃,总不能当一个流浪街头的艺术家吧? 没错,打工仍然是目前普通人赚钱的主流方式。我仍然建议 90%以上的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件事还是找工作。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找什么样的工作才是真正有前途的工作。你就把握一个原则,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只要这个岗位的薪资体系还在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那你就得考虑考虑了。 我知道我的这个观点有点“逆天”,多劳多得不是天经地义吗? 你看,是不是我们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鸡汤渲染,已经被严重洗脑了? 没错,多劳多得是天经地义。但如果你是在给别人打工的情况下,可能 20 年前还行,但现在多劳多得,中年失业就是你的必经之路。 之所以大多数人现在还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 20 年前,把工作当成自己的唯一收入来源,并且乐观地觉得自己可以工作很长时间。我没说错吧?但现在,你想在一家公司干到退休,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痴人说梦。 那有人要说了,正是因为没法在一家公司干到退休,所以要趁着还能赚到钱的时候,多努力拿到更高的工资,为今后留个退路。留个退路。我不知道对于年过 40 的人来说还有什么退路? 现在 70%以上的中年人失业后连房贷都没还清。送外卖、送快递和开网约车这经典的“三件套”,在未来 10 年都会逐渐被机器替代,你还有什么退路? 哪些人是多劳多得的佼佼者?公司的中高层干部,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产。何谓中产?就是资本在赚取剩余价值的过程中树立的榜样。 我打个比方就懂了:有 5 头驴在同时拉磨,那个每天拉磨时间最长、贡献最大的,第二天就会吃到更多的胡萝卜,目的就是为了做给其他驴看的。但时间到了,这批驴年龄大了,效率开始变低了,就会被更年轻的驴替代,然后他们集体变成“驴肉火烧”。曾经多吃过几个胡萝卜又如何?大家不过是殊途同归而已。 一个人如何利用 40 岁之前的业余时间,就决定了他 40 岁之后的命运。这句话我在今年应该说了第三遍了。但多劳多得的工作,是在用胡萝卜引诱你更多的加班、更多的接单,为他拉更多的磨,让你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业余时间。 如果你哪天被清理出去了,除了拉磨什么都不会,还哪儿来的前途可言?打工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不再打工。这句话大家都听过,但很多人却理解错了。 有一天不再打工,不是因为你过去通过打工赚到了足够多的钱,因为打工不可能赚到足以让你躺平一二十年的钱,而是你通过打工,能在维持生活的前提下去主动学习、思考和积累,让自己具备独立赚钱的能力,然后自力更生。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注销了信用卡,还有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贷款买房了? 不就是拒绝提前消费嘛!但一份投入时间越多,收入就越高的工作,本质上就是在提前透支你 40 岁之后的人生。这一点很多人怎么就想不明白了呢? 有一个作家常年在发电站上班,后来写下了巨著;有一个在专利局工作的小职员,后来发现了相对论;还有一个人在大学当图书管理员,后来成就了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以上的例子我说的都是谁,大家应该很清楚。 他们都是在一个环境清闲、朝九晚五的工作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使命。人只有在自己拥有足够多闲下来的时间的时候,才有可能迸发出强大的想象力和能量,而工作只是他们为了在积累之余解决生存问题的一个途径,仅此而已。 如果他们也从事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跟你一样,基本全废。在长跑比赛中夺冠的选手,都不会在刚起步的时候就全力冲刺。这年头,把工作当成自己的全部,还在想着通过工作多劳多得的人,跟那头每天努力为主人拉磨的驴有什么区别呢?#记录我的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