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一男子在银行存入64万,忽然连续收到2笔均为199818元的转账短信,男子感到大事不妙,让银行冻结账户被拒后,男子报警,并在15分钟内,火速赶到银行,发现账户余额仅剩19元!银行却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男子大怒,将其告上法庭。 看到弹窗短信,李承明(化名)没看到一半,就觉得大事不妙,自己收到的是农行账户变动提醒短信。 (信息来源:裁判文书网) 刚存到农行的64万元,被莫名其妙的转走199818元,他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没等他回过神,马上又来了一条,转账金额同样是199818元,就这么一瞬间,自己账户被转走399636元,卡被盗刷了! 李承明当即冲出办公室,并打电话给开卡行,让银行工作人员帮忙冻结自己的账户。 可任由他的咆哮,银行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始终不失礼貌冷冷回应,他们没有权限,必须本人到银行柜台授权办理。 更令他寒心的是,自己的钱为何会莫名其妙的被转?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 这下糟了,一会银行卡里的余额都会被转一空,这事非同小可,必须立即赶往银行。 从打电话到赶往银行,他仅花了15分钟,途中还报警求助,可是就在这短短的15分钟里,他又收到了3条转账短信。 到银行后,卡里的64万元,被盗刷后得仅剩19元!虽然已经到了银行,可冻结已经毫无意义。 李承明让银行赶紧查明这5笔资金的流向,将未经自己同意和授权的收款账户冻结处理。 银行再次拒绝,说只能冻结自己的账户,只有执法机关才能要求冻结对方账户。 对刚才发生的事,银行也极其敷衍,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 无奈之下,李承明只能等待警方到来。在警方的追查下,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谭建坤。 根据谭建坤供述,他和银行的一位中层往来密切,两人分工协作,分批次的转走了李承明的64万元。 在存款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将李承明留存的个人数据,提取出来后,发送给谭建坤。 以谭建坤为首诈骗团伙,则利用采集到的客户信息,录入并制作伪卡,进行盗刷。 李承明认为,银行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自己的信息恶意泄露给诈骗团伙,导致自己的钱被盗刷。 且事发时,明显可以冻结账户,避免扩大损失,银行却对此袖手旁观,不顾储户的资金风险。 银行却认为,李承明打的不是客服电话,而是工作人员电话,他们确实没有冻结权限。 银行方也是受害人,对这事的发生没有主观意愿,相关涉案人员已抓获归案,李承明应找当事人,而不是找银行,自己一分也不赔。 李承明一怒之下,将银行告上了法庭。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银行工作人员明知李承明在遭受诈骗,却没及时按照李承明的真实意愿,将信息转交相关授权人员冻结银行卡,银行为过错一方,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银行工作人员能轻易将储户信息泄露给他人,证明银行内部管理存在漏洞,并造成工作人员出现严重违规行为,银行应当承担管理不力的责任,先行赔偿李承明的损失。 银行工作人员行为构成了职务侵占罪,涉案金额巨大,可继续向其追偿,建议李承明另案处理。 法院判决,向持卡人李承明赔付642438.9元及利息。银行不服再次提起上诉,最终被驳回,维持原判。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