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小饭馆因揽客被罚 100 万:执法是“铁面无私”还是“用力过猛”?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古往今来,法律的公平与公正一直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然而,近日厦门一家小饭馆因揽客方式不当被罚 100 万的事件,却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公众对于执法尺度的广泛质疑与热议。 据报道,这家小饭馆为增加客源,与出租车司机约定,每拉来一位客人便给予 5 - 20 元的奖励。 这本是一个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试图求存的小手段,却未曾想引来了一张高达百万的“罚单”。 消息一出,评论区瞬间“炸锅”,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有网友疾呼:“好,很好。核酸造假那么大的事,也不过才罚了 7 万。 贪污 3 个亿,也不过罚款 50 万,坐牢 6 年。看来这小饭店可真是罪大恶极,犯了天规天条。” 此言论看似偏激,却反映出民众对于不同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失衡的不满。 核酸造假,危害公众健康,贪污受贿,侵蚀社会公平,这些严重的罪行所受的处罚与一家小饭馆的“商业贿赂”相比,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怎能不让人愤懑? 法律的天秤在公众心中似乎失去了平衡,难道真应了那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罚款一百万算不算敲诈勒索?”这一质疑更是直抵人心。执法的目的究竟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还是借机敛财? 若执法变成了一场“罚款游戏”,那法律的尊严何在?民众的信任又将置于何地?历史上,包拯铁面无私,公正执法,传颂千古。 而如今,这样的高额罚款难免让人怀疑其背后的动机,是真正的依法治理,还是为了完成某种指标? 还有网友提出:“餐馆让出租车拉一个客人给 5 - 20 元,算商业贿赂。 那银行让拉一个亲戚存钱就送一桶油,是不是也是商业贿赂?这个商业贿赂到底是怎么算的?”这一问题可谓切中要害。 在市场经济中,类似的促销手段屡见不鲜,如何界定其是否违法,标准似乎模糊不清。 如果没有明确的界限和统一的尺度,执法就会陷入随意性,让商家无所适从。 正如古人云:“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法律应当是明确的、可预期的,而不是让人捉摸不透的“神秘之剑”。 更有甚者调侃:“我认为罚的过轻,应该罚两万亿,这样,就看可以抹平恒大的窟窿。”虽是玩笑之语,却饱含着对执法不公的讽刺。 恒大的巨额债务问题引发社会关注,相比之下,小饭馆的百万罚款显得格外刺眼。 执法应当区分轻重缓急,对于影响广泛、危害严重的违法行为重拳出击,而对于一些轻微的违规行为,是否应以教育引导为主,而非一罚了之? “小过重罚大过不罚,想想核酸造假的张核子,想想鼠头鸭脖学校食堂,想想受贿三十万法院法官。他们已在远离民心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这句评论一针见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执法若不能顺应民心,必然会失去民众的支持。 当一些重大违法行为未能得到应有的惩处,而一家小饭馆却因微不足道的过错遭受重罚,执法部门难道不应反思吗?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执法部门应当牢记使命,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市场秩序,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否则,类似的争议还将不断上演,法律的权威也将受到损害。 结语:这百万“罚单”着实让人瞠目结舌!执法究竟是为了维护公平还是让人寒心?是铁面无私还是用力过猛,大家心里都有杆秤。 希望执法能更精准、更有温度,别让小饭馆寒了心,也别让民众寒了心。 在此,小编想问问大家:你觉得这罚款合理吗?怎样的执法尺度才算恰当? 遇到类似情况,你会申诉吗?期待大家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