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去美元化的成效如何?今天我们通过两个范畴来进行比较:一是人民币在中国跨境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收入比重;二是各国货币(也就是外汇)通过银行进行交易、清算支付的比重。 先来看人民币在中国跨境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收入比重。根据彭博社的数据,2010 年以人民币结算占中国跨境付款的比例大概在 0.3%左右,此时美元占的比重约是 83%。但此后的十多年,人民币占比持续攀升。到 2023 年 3 月,中美占比发生逆转,中国首次超越美国。 截止 2024 年 3 月,超过一半(也就是 52.9%)的中国付款以人民币结算,42.8%是以美元结算。这是五年前份额的两倍。据高盛称,外国人交易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的意愿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有利于中国货币的去美元化。 此外,去年年初,巴西和阿根廷宣布他们将开始允许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方面,各国货币(也就是外汇)通过银行进行交易清算支付的比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分析,截止 2022 年,美元仍然是外汇结算中最常用的货币,占比高达 88.5%,人民币占比 7%,欧元和日元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 不过,虽然人民币占比只有 7%,但是却是过去十年当中份额增加最多的货币。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对比 2013 年到 2022 年的数据:美元占比从 87%提升了 1.5%,到现在的 88.5%;欧元从占比 33.4%降低了 2.9%,到现在的 30.5%;日元从占比 23%降低 6.3%至 16.7%;英镑从占比 11.8%提升了 1.1%到现在的 12.9%;人民币从占比 2.2%大幅提升 4.8%到现在的 7%。 如果人民币的全球上涨这个趋势继续下去,那么美元对国际贸易的束缚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然而,尽管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流行率可能会上升,但世界经济在近期或者中期之内,都不太可能完全去美元化。 #记录我的202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