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郭沫若去世8个月后,他的妻子于立群突然自杀身亡,从一份遗物信件中得知,于立群亲姐姐早就怀上了郭沫若的孩子,而她自己还嫁给了“仇人” 这件事就像是不散的阴魂一样侵扰着于立群,她实在是不能理解,丈夫怎么会跟自己的姐姐纠缠这么深…… 郭沫若在中国近代文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他不仅写了大量的诗篇以及剧作,还是我国有名的历史学家以及考古学家。 出生于四川乐山一个地主商人家庭的郭沫若,从小就有极好的读书条件。五岁的郭沫若便师从沈焕章开始学习唐宋诗词等古典文章,为日后的文学储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成为青年后的郭沫若又开始接触新思想,并学习了大量的西方文化。他还积极参与民主思想的宣传,也是青年学生团体中的主力。 与此同时,接受过新思想的郭沫若已经无法接受“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传统婚姻了,于是郭沫若的第一任妻子张琼华,就沦为了传统婚姻下的悲剧人物。 郭沫若在新婚五天后便离开了新娘子张琼华,独自走上了去东京求学的道路。而正是在东京求学期间,郭沫若遇到了第二任妻子佐藤富子。 佐藤富子毅然决然选择了爱情,选择了跟眼前这个才子出逃,她还为丈夫生下了五个孩子,在郭沫若忙着学业的时候,她也坚强地承担起了养育孩子的责任。 郭沫若在东京时,就一直关注着国内的动态,并展开了对卖国贼口诛笔伐的漫长进程。 他号召更多的留日学生一同响应国内的五四文化运动,通过诗篇通过剧作通过报刊传递着自己的思想,也的的确确唤醒了很多有志青年。 后来,因为卢沟桥事变,郭沫若不得不从日本返回,开始了在国内颠沛流离的生活。 由于郭沫若临时决定回国,连跟陪自己熬过了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的妻子佐藤富子,都没来得及交代太多,甚至在一些人眼里都可以称之为“抛妻弃子”的程度了。 回国后的郭沫若也一直致力于在思想上,为中国百姓士兵提供精神支柱,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混战时期对古文研究的大片空白,并整理了很多历史史料为后人研究提供便利。 也正是在回国后没多久,郭沫若遇到了自己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 二人是在报社认识的,于立群当时在报社工作十分卖力,思想也总是走在最前列,一下子就吸引了郭沫若的目光。 但当时的于立群还不知道,眼前这个才子竟然和自己姐姐也有着许多牵绊,她单纯地被他吸引着。 实际上郭沫若在东京时就结识了于立忱,并且因为相互欣赏而互生情愫,随后迅速发展成了情人关系。 尽管当时的郭沫若已经是有家室的人,但也没能阻挡住郭沫若对于立忱的感情。 后来,于立忱怀了郭沫若的孩子,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将这个独属于她和郭沫若的爱情结晶打掉。 而于立忱也正是因为在这次人工流产后,身体变得越来越差,神经也逐渐衰弱。 最终,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于立忱,选择了用自缢的极端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走向了永远的宁静。 于立群并不知道丈夫曾经和姐姐有过这么一段曲折的故事,她只知道姐姐曾经提到过这个男人,而且郭沫若确实是当时很多青年人追逐崇拜的对象。 于立群也是众多崇拜郭沫若的小青年里的一个,二人就这样在彼此吸引中,从陌生到互相欣赏,直到最后携手共同迈入了神圣的婚姻殿堂。 婚后,二人共同孕育了六个孩子,可其中有两个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走向了悲惨结局。 身为母亲的于立群因为丧子之痛郁郁寡欢,再加上丧夫之痛带来的沉重打击,种种原因都使得于立群几近崩溃,最终也走向了极端的结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