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女同事天天蹭我车,我很郁闷,决定不开车了,我改坐地铁。没想到几天后我接到了她女儿的电话,质问我为什么最近不开车上班,害的她妈妈上班很不方便,骂骂咧咧的训斥了我一顿,我当时气的无语。 我叫张明,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设计师。在这个繁忙的城市里,我一直习惯开车上下班。车子就像我的第二个家,里面放着我喜欢的音乐CD,后备箱里总备着雨伞和外套,以备不时之需。每天早晨,我都会准时驾车驶入公司停车场,开始新的一天。 然而,半年前的一个普通工作日,我的这种舒适的生活节奏被打破了。那天下班时,我正准备离开办公室,同事李芳突然跑过来,气喘吁吁地问我:"张明,你是不是开车来的?能不能顺路捎我一程?我家就在你回家路上的小区。" 看着李芳焦急的样子,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答应了。"没问题,你收拾一下,我在停车场等你。"我说。 谁知道,这一捎,竟成了日后无休止的麻烦。 从那天起,李芳似乎把我当成了她的专职司机。每天早上,我刚把车停好,就看到她站在停车场入口处等我。下班时,她总是第一个冲到我桌前,笑眯眯地说:"张明,今天还是麻烦你送我回家啊。" 起初,我觉得帮助同事是件好事,也没太在意。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开始感到不耐烦。特别是有一次,公司加班到很晚,我本想早点回家休息,李芳却坚持要我等她。"再等我半小时就好,"她说,"我真的不想一个人坐出租车回去。" 我强忍着不快,等到将近午夜才离开公司。开车送李芳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暗暗发誓,明天一定要早点出门,避开她。 第二天早上,我比平时提前了一个小时出门。然而,当我开车进入停车场时,却发现李芳已经在那里等着了。她笑着走过来,说:"张明,今天能不能顺路送我去见个客户?就在你公司附近。" 我感到一阵无力。这种情况持续了几个月,李芳不仅要我接送上下班,还经常让我送她去超市、理发店等地方。我觉得自己像是成了一个免费的专车司机,心里的烦躁越来越强烈。 终于有一天,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我决定不再开车上班,改为坐地铁。虽然时间会长一些,但至少可以避开李芳的纠缠。 第一天坐地铁上班,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车厢里虽然人多,但很安静。我戴上耳机听音乐,偶尔还能看几页书。这种感觉比开车强多了,我心想。 就这样过了几天,我以为一切都会回归正常。然而,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打破了平静。 那天晚上,我刚到家,就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来电。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年轻女孩愤怒的声音:"喂,是张明吗?我是李芳的女儿。我想问问你,为什么最近不开车上班了?你知不知道因为你,我妈妈上班很不方便?你怎么能这么自私?"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指责弄得目瞪口呆,一时不知如何回应。还没等我说话,对方又劈里啪啦说了一通,最后愤怒地挂断了电话。 我站在那里,感到既愤怒又无语。我不明白,为什么我选择自己的上班方式也要被人指责?难道帮助别人就一定要牺牲自己的方便吗? 第二天,我刚到公司门口,就看到李芳站在那里,脸色不太好看。她走过来,质问我为什么最近不开车上班。我深吸一口气,决定是时候把话说清楚了。 我对李芳说:"李芳,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谈谈吧。" 我们走到公司附近的一个小咖啡馆,坐下后,我平静地对李芳说:"这几个月来,我每天接送你上下班,还要配合你的各种安排。说实话,我感到很累,这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我希望你能理解,我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安排。" 李芳听完,脸上露出惊讶和愧疚的表情。她低声说:"对不起,张明。我一直以为你不介意。我没想到会给你带来这么大的困扰。" 我继续说:"我理解你可能有交通上的不便,但这不应该成为长期依赖别人的理由。也许你可以考虑其他的交通方式,或者和其他同事商量轮流搭车。" 李芳点点头,说:"你说得对。我太自私了,只顾及自己的方便,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以后我会自己想办法,不再麻烦你了。" 听到李芳的话,我感到一阵轻松,但内心也有些复杂。我明白,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从那天起,我继续坐地铁上班。虽然路程时间长了一些,但我感到轻松愉快。我开始享受这段独处的时光,用来思考工作和生活。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保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性。在职场中,我们要学会在帮助他人和维护自己利益之间找到平衡。同时,清晰表达自己的立场也很重要,这样可以避免很多误会和困扰。 现在回想起来,这次"蹭车风波"虽然让我经历了一些不愉快,但也让我学到了宝贵的一课。我相信,这种经历会让我在今后的职场生涯中更加成熟,更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最后,我要说的是,帮助他人是美德,但不应该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在职场中,我们要学会说"不",也要学会理解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找到真正的平衡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