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内卷?我们小区只有8栋高层,小区内有一个小超市开了十几年了,养活了一家四口人。最近,小超市的隔壁,却开了一家新的超市,经营的业态与小超市一模一样。小区的人口数量,消费习惯及考虑到所处位置的购物便利性,就只能容纳一家超市,现在两家的话,意味着都赚不到钱了,只能互相去耗,看谁先熬不住关门。
我住在一个只有8栋高层的小区,平静安宁是这里的特点,然而最近小区里发生的一件事让我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内卷。
小区里有一家超市,老王叔开了十几年了,虽然规模不大,但五脏俱全,日用品、零食、蔬菜水果应有尽有,这家超市不仅满足了居民的日常需求,还养活了老王叔一家四口。
大家都习惯了去老王叔那里买东西,既方便又熟悉。
谁知道,就在上个月,小区里突然多了一家新超市,新店就开在老王叔超市的隔壁,经营的商品几乎一模一样,这下可让老王叔犯了愁。
新店老板是个年轻人,姓李,我们都叫他小李,小李干劲十足,开业第一天就搞起了促销活动。
他把价格定得比老王叔便宜一些,还推出了会员卡,购物满额还能抽奖,这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居民。
老王叔可不甘示弱,他虽然年纪大了些,但经验丰富,他开始挨个给老主顾打电话,说有特价商品,还承诺可以送货上门。
老王叔知道小区里有不少老年人,他们不太会用智能手机,所以特意为他们准备了纸质的购物单,方便他们选购。
小李见状,立马推出了线上下单的服务,他找了几个年轻人做兼职配送员,保证15分钟内送达,这下可方便了那些上班族,他们下班回家就能收到订好的商品了。
两家超市你来我往,竞争越来越激烈,有时候我路过,能看到老王叔站在门口,愁眉苦脸地看着对面熙熙攘攘的新店,小李则总是笑呵呵的,但我能看出他眼中的疲惫。
小区里的居民们也分成了两派,有人觉得应该支持老王叔,毕竟他服务了大家这么多年,也有人觉得小李的超市更现代化,商品种类更丰富。
这场超市之战持续了好几个月,老王叔的儿子看不下去了,从外地赶回来帮忙,他给老店来了个大改造,重新布置了货架,还添置了几辆推车。
小李也没闲着,他发现小区里有不少年轻父母,就专门开辟了一个母婴区,还请了育儿顾问每周来店里给新手爸妈们讲课,这一招很快吸引了不少年轻家庭。
两家超市你追我赶,价格战打得不可开交,有段时间,他们的价格甚至比大型超市还要低。我听说老王叔开始动用积蓄来维持经营,而小李则向亲戚借了不少钱。
眼看着两家超市都在赔本赚吆喝,小区业委会的张阿姨坐不住了,她把老王叔和小李叫到一起,想要调解,可是两个人都不肯让步,都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不能就这么放弃。
就在大家都觉得这场竞争看不到尽头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一个周末的晚上,小李的超市突然着火了,虽然火势不大,很快就被扑灭,但是不少商品都遭了殃。
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一大早,老王叔就带着儿子来到小李的超市,帮忙清理受损的商品。他还主动提出,愿意把自己的一些库存借给小李,帮他度过难关。
小李被老王叔的举动感动了,他终于明白,原来在这个小小的社区里,竞争并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两人坐下来好好谈了一次,决定各自发挥优势,一起服务好这个小区。
从那以后,两家超市有了明确的分工,老王叔的店主要经营日用品和新鲜蔬果,保持了他一贯的亲切服务,小李的店则主打进口商品和母婴用品,还保留了线上订购的便利。
慢慢地,两家超市不再是竞争对手,反而形成了互补,有时候一家缺货了,会主动介绍顾客去对方那里购买。他们还商量好了营业时间,保证小区全天都有超市开门,方便居民购物。
这场小小的"内卷"最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画上了句号,让老王叔和小李学到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良性竞争和互利共赢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现在,每当我路过这两家超市,看到老王叔和小李有说有笑的样子,心里总会感到一丝温暖。
即使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也是可能的,或许,这才是打破"内卷"困境的真正智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