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中央高层连续召开两次会议,专题研究空军装备建设问题。最后会议决定为实现空军跨越式发展,进口当时苏联刚刚列装的主力重型歼击机苏—27,为此,以代号为“906工程”,由空军具体组织实施。
1991年4月,空军在全空军范围内组织挑选“906工程”参加人员200余人(三十岁以下,大学毕业,政治和业务表现突出,有实际实战经验的航空兵作战单位军官。还有科研院所及教学单位专家教授,共同编入该大队),编成“906工程预训大队”。
大队领导由空军主管作训的副司令林虎、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韩德彩兼任。他们均是抗美援朝的著名空战英雄出身。
所有军官于1991年5月1日到“906工程”报到。学习了俄语及苏—27,以及相对应的美国F-16飞机等简易教程。 出国学习的准备过程中,东欧剧变,苏联变成了俄罗斯,但该合同一直得到履行。
1991年10月,预训大队被集体派往独联体(俄罗斯、现乌克兰黑海边上)的空军学院学习。
为什么中央高层要连开两次会?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国家还不富裕的情况下,我们进口跨越国产歼击机30年的现代作战飞机,要花费折合人民币60亿,才能装备我们这个全空军挑出来组建的“军官团”,这在当时国家捉襟见肘的财政,可是个天文数字,愁坏了高层领导。
但为了台海局势,尤其是迫在眉睫的南海局势,中央还是勒紧裤腰带痛下决心,实施该工程。 进口了24架,其中一架用于空军河北实验基地拆解研究,军官团得到23架,回到安徽芜湖训练中摔了一架(没多久,星期天业余时间在宿舍里一起喝大酒,喝死了一个苏联专家),所以,实际团里只有22架。
那时,苏联社会体制休克转轨,经济和政治一片萧条,吃饭都困难。“老毛子”专家到小城芜湖后,见啥都好吃,劣质香烟和最抵挡的高度酒,都成了好东西。
加上我们当兵的劝酒习惯,性格单纯直爽的俄国专家往死里喝。最后死因活人调查集体闭嘴,成了一宗糊涂事故。 1991年5月,“906工程”预训大队开训。在时任空军司令员王海抗美援朝所驾驶的战机前,那架机身标有9颗红五角星(代表入朝参战空3师9团1大队大队长王海共击落击伤9架美军战机)的歼5座机,被作为空3师的师标前,预训大队全体成员集体宣誓,接下来合唱3师师歌:“精神啊精神,做人需要要一种精神……”。
那一年华东发大水,军官团被严格保护起来,没有参加抗洪抢险。首长说了:“一楼淹了,二楼学,二楼淹了三楼学,抓紧预训,如期出国学习,早点形成战斗力。”
那一年,江泽民、乔石、李鹏、杨尚昆……几乎所有的常委和中央主要领导都来视察,合影留念。 共来了52人(次)视察。到了最后大家司空见惯,都觉得烦了。因为军官团都是军官,每次都要事先大扫除,擦灰割草皮都得自己干。
有时在宿舍里休息,时常有中将少将的来看看大家,都懒得起立了,见到的大官太多了,竟把这些人看做是小人物了。
预训大队分了四个队,建制番号延用空3师第9团。
空3师是在朝鲜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空军王牌部队,出现了以空军司令王海、副司令林虎和刘玉堤、赵宝桐、韩德彩等一大批战斗英雄,至90年代初,共出了51位将军。
而9团,则是王牌中的王牌。所以,“906工程”预训大队要延用9团的番号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