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今年转四级士官,工资有一万五千多一个月,家里人唯一为他着急的就是他现在还是单身。昨天他从部队休假回来,这次回来主要的目的也是相亲。可是他有一个要求就是对方必须是体制内工作,离异都无所谓,但必须是体制内。 记得那天刚到家,还没来得及放下行李,妈就拉着我坐下,一脸严肃地说:"小军啊,你都快30了,工作也稳定了,是时候考虑个人问题了。" 我苦笑着,心想果然逃不过这一劫。其实我也明白,在家人眼里,我现在的条件确实不错。每月一万五的工资在我们小县城里算是高收入了,再加上军人这个身份,在相亲市场上还是挺吃香的。 可问题是,我对另一半是有要求的。我希望她是体制内工作的,最好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职工。这个要求在家人看来有点苛刻,毕竟我们这个小地方,能进体制内的人少之又少。 妈看我不说话,继续絮叨:"你表哥家的小芳不错,在税务局上班,今年26了,长得也漂亮。" 我打断道:"妈,我知道您的好意,但我真的不想将就。我在部队这些年,见识过太多因为价值观不合而分手的例子。我希望找个能理解我工作性质的人。" 爸在一旁插嘴:"你小子想得倒美,体制内的姑娘凭啥看上你?人家有编制,工作稳定,找对象也是挑三拣四的。" 我不服气地反驳:"爸,您这话就不对了。我虽然没编制,但当兵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再说了,我现在的工资不比公务员低,而且还有各种福利待遇。" 就这样,我们一家三口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最后还是妈妈出面调解:"好了好了,既然小军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就再多找找看。小军啊,你休假这段时间好好相几个,别太挑剔。"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像是进入了相亲马拉松。每天都有不同的人介绍对象,有的是远房亲戚,有的是街坊邻居,甚至还有我小学同学的表姐。 但每次相亲,我都会先问对方的工作。一听不是体制内,我就礼貌地表示感谢,然后婉拒进一步发展。 这样的行为让我在亲朋好友中落下了"眼高手低"的名声。有天晚上,我听见妈在院子里和邻居聊天:"唉,这孩子太执拗了,非要找体制内的。 我们这小地方,哪有那么多选择?再这么挑下去,怕是要打光棍喽。" 听到这话,我心里不是滋味。我何尝不明白他们的担忧?但我就是不愿意将就。在部队这些年,我见过太多因为理念不合而分手的例子。 有的是因为聚少离多,有的是因为工作性质特殊难以理解,还有的是因为价值观差异太大。我不想重蹈覆辙,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坚持。 休假期间,我还是抽空去看望了几个老同学。大家聚在一起,难免会聊到感情问题。当我说出自己的择偶标准时,意外地得到了不少支持。 我的发小老王说:"我觉得你这想法没错。找对象不就是要找个能理解你、支持你的人吗?你在部队工作性质特殊,找个体制内的确实更容易沟通。" 另一个同学小李补充道:"而且现在很多人都往体制内挤,说明这个圈子还是有它的优势的。你有自己的坚持,我觉得挺好的。" 听到朋友们的话,我心里舒服多了。至少证明我的想法并非天马行空,而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好景不长。休假接近尾声时,我遇到了一个让我动心的姑娘。她叫小雅,是我表姐介绍的,在县医院做护士。 虽然不是我理想中的公务员,但好歹也算体制内。更重要的是,我们聊得很投机,她对我的工作也很感兴趣。 我们约会了几次,感觉越来越好。我甚至开始考虑要不要发展一下。可就在我准备表白的时候,小雅告诉我她其实是编外人员,随时可能被辞退。 这个消息让我犹豫了。一方面,我确实喜欢小雅;但另一方面,我又不想违背自己的原则。我纠结了好几天,最后还是决定放弃这段可能的感情。 当我告诉小雅我的决定时,她露出了失望的表情:"小军,我理解你的考虑。但是感情不是只看条件的,更重要的是两个人是否合拍。你太在意外在的东西,可能会错过真正适合你的人。" 小雅的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我开始反思,是不是真的太过执着于一些外在的条件,而忽视了更重要的东西? 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回到了部队。工作中,我遇到了一位刚调来的女军官小张。我们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接触,慢慢地熟悉起来。有一次闲聊,我说起了自己的择偶标准,没想到遭到了她的批评。 小张说:"小军,你这想法太功利了。找对象是找个能陪你一起生活的人,不是找个工作单位。体制内确实有它的好处,但也有很多限制。 比如说,如果你将来想调动工作或者创业,有个体制内的伴侣反而可能会束缚你。" 她的话给了我一记当头棒喝。我突然意识到,我一直纠结的问题其实根本就不是问题。重要的不是对方是否在体制内,而是我们是否真的合适,是否能互相理解和支持。 学会放下固有的观念,以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也许才是找到真爱的关键。 声明:故事来源于生活,情节多为虚构,请理性阅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