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羊娃到大将军,一代名将卫青如何逆转的人生?可不全靠姐姐卫子夫。 汉匈之间的和平假象被彻底打破,大规模的战争一触即发。众人都猜到这将是一场跨越年代的较量,却难以预料其竟然断断续续地延宕了两百年之久,汉匈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但即便如此,汉匈双方依旧不惜投入最大的力量,不把对方打到奄奄一息决不罢休。在这场从西汉蔓延到东汉的漫长战争中,涌现了无数的名人:卫青、霍去病、李广、李陵、张骞、张汤、窦宪、班超……等等。 直到今天,他们都被后世之人所谈论、所铭记。那么在汉匈战争的伊始,谁又是汉武帝手中最锋利的那把剑呢?答案无疑是大将军卫青。 无论在哪个版本的中国名将榜单上,都肯定会有卫青的姓名,比如唐朝评定的“韩白卫霍”。卫青的战绩令无数后人仰望,许多军人把他当成偶像,可拼尽一生力气,却只能触及他的脚跟。 卫青虽然令人高山仰止,他本人却从一个最深的谷底起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没有人把他当人看——因为卫青的出身十分低贱。 作为卫子夫的弟弟,这是卫青一生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卫青与卫子夫之间的血缘关系并不深,说他们是姐弟其实颇为勉强。 因为卫子夫是母亲卫媪同原配丈夫生的,卫青则是一场婚外恋的产物。他的亲爹姓郑,叫郑季。 郑季创造了一位中国历史上名列前茅的军事家,可他本人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只是县里面的一个小吏,曾在平阳公主家挂过职,当过差,正事有没有干不知道,却和卫媪好上了,还有了卫青。 而卫青出生之后爹不疼,妈不爱,兄弟歧视加虐待,谁都有资格嫌弃他,想往哪里丢就往哪里丢,怎么低贱怎么来,这就是卫青的童年。 当精疲力竭地躺在破稻草上时,卫青思考过人生,思考过未来,得出的结论就是自己永远也无法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不过有一次,一个犯人对卫青说:“你是贵人面相,未来肯定能当大官,还能封侯。” 听了这话,卫青苦笑着答道:“我是个奴仆生的儿子,能不被人打骂就心满意足了,还谈什么封侯?” 眼看卫青长大,他爹就不让他再放羊了。这倒不是他爹郑季突然开恩了,而是觉得他在家里总归是个麻烦,还不如哪里来的滚回哪里去,于是郑家又把他赶回了平阳府。 卫青又被丢给母亲“处理”,可他母亲只是平阳府的家奴,所以卫青也是要在平阳府当家奴,成了马厩里的“骑奴”。说起来卫青还是没有离开动物,只是从跟羊打交道变成跟马打交道。 而卫青第一次命运的改变,则是公元前139年,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宠幸了,并且带回了宫里。 虽然当时卫子夫只是被汉武帝“临幸”,距离当上皇后还有十年时间,但她好歹也是汉武帝的女人了,如果再让她的家人从事奴隶这样的职业,自然是不符合身份的。于是这些人都脱离了家奴的身份,这就是典型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个时候,卫青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改姓。之前他是跟着父亲姓郑的,叫“郑青”。如今卫子夫入宫了,为了跟这个同母异父的姐姐关系更紧密,他选择了之前很低贱的母姓,改名“卫青”。 靠着卫子夫的关系,他在宫中找到了新工作,后来又调到建章宫当差。卫青从小就会看人脸色生活,所以和同事们相处的很不错,也认识了不少的真心朋友。后来卫青被皇后母亲陷害处死的时候,这些真心朋友救了他一命。 劫后余生的卫青,得到了汉武帝的愧疚和宠爱,给他升职。很快卫青迎来了改变他命运的第二次机会,也是真正改变他的机会。 匈奴再次挑衅,很想和匈奴干一次的汉武帝,这次下定决心,准备把匈奴打的落花流水,他安排了四支大军,每支大军都有一万骑兵,负责这四支大军的,除了卫青之外,都是很有经验的将领。 所以汉武帝信心十足,觉得他们一定能战胜匈奴,让他们知道汉朝的厉害,可惜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传来的消息全是失败,卫青还“消失”了。 这下不仅是大臣们极为惊慌,连汉武帝都要坐不住了。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捷报传来:卫青赢了!再读完战报,整个朝堂包括汉武帝都惊呆了! 卫青这次首战,不仅冲出了敌人的围堵,还一路杀到了龙城,给了匈奴致命一击,可以说卫青的第一次出战,就抵达了后来无数名将穷尽一生也无法企及的高度。战后归来,卫青被封为关内侯,他也开始一步一步走向人生巅峰。 信息来源: [1]《三家注史记》——卷111《卫将军禁骑列传第五十一》引《史记索隐》 [2]《史记》——卷111《卫将军要骑将军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