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特别紧张,经济通缩是不是要来了? 上个月的物价数据出来了,国家统计局数据反映,物价的 CPI 在 6 月份的变化和 5 月份持平,这是近 30 个月来的新低。同期,反映上游生产成本的 PPI 同比下降了 5.4%,连续 9 个月都是负数。 这两个数据说明了什么呢? 我们先来搞清楚两个概念:通胀和通缩。直白地说,通胀就是物价上涨,钱不值钱了;通缩呢,就是物价下跌,钱更值钱了。它们都是货币现象。 目前我国的货币发行,M2 已经达到了 280 多万亿,预计年底可能会有 300 万亿左右的规模。M1 也有 68 万亿左右。2021 年至今,银行降息降准超过 10 次,所以货币没有收缩,反而是增多了。 那问题就来了,既然有那么多钱在流通,为什么物价还会停滞甚至下降呢?分析主要原因有两个: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 产能过剩怎么理解? 大家来看 CPI,也就是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的价格其实是上涨的,蔬菜涨了 10.8%,水果涨了 6.4%。但肉类价格下降了,猪肉跌了 7.2%,还有交通通讯这块下跌了 6.5%,降幅都比较明显。 说起这个,大家应该都注意到了,国内最近新能源汽车在联手对抗特斯拉降价,还有手机降价。拼多多经常搞的这个团、那个团的手机促销。很多产品出口下降,导致转向国内市场,工业产品的价格明显下降,也会导致消费价格下降。 需求不足又怎么理解呢? 大家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人现在越来越喜欢存钱了,即使去花钱,也比前几年谨慎了很多。 目前人民币的存款余额是 270 多万亿,居民的存款余额也超过了 100 万亿。一些老百姓手中确实有钱,但此前的一份调查显示,58%的人倾向于更多储蓄,只有 24.5%的人倾向于更多消费。 大家都希望自己手里存一笔现金,以备不时之需。但我们也不用过度紧张,现在全球都差不多是这个情况。在美元、欧元等大幅度加息的情况下,国外的银行不是动不动就爆雷吗?国内市场疲软,企业效益下降,房企陆续退市的情况,会让很多人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有所担心。 当收入不稳定的时候,往往人们更愿意存钱而不是消费。所以,不管通缩来不来,大家要做的还是认真学习,提升自己赚钱的能力。悲观者永远正确,而乐观者永远前行。 #记录我的202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