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老家乡邻一位老人去世,我回去吊唁发现一个现象,村里前来帮忙的人无论熬大锅菜的厨师

老家乡邻一位老人去世,我回去吊唁发现一个现象,村里前来帮忙的人无论熬大锅菜的厨师还是灶上烧火的村民,也无论各种忙前忙后的人们几乎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除灵前的孝子贤孙外再也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不光是白事上没有年轻人来帮忙就是红事上也很少看到年轻帮忙。 这次回村,是为了参加村里王大爷的葬礼。在我眼中,他就像是村子的一部分,永恒不变的存在。但是,生命终有尽头,我们终究要面对离别。 车窗外,熟悉的乡间小路渐渐展露在眼前。记忆中热闹的村庄,此刻却显得格外寂静。我不禁想起小时候,每逢红白喜事,村里总是热闹非凡,大人小孩都会参与其中,帮忙张罗。 那时的我,总是跟在大人们屁股后面跑来跑去,虽然帮不上什么忙,但那种热闹和温馨的氛围至今难忘。 车子缓缓停在村口,我深吸一口气,推开车门。扑面而来的是故乡特有的泥土气息,夹杂着几分寒意。远处,王大爷家的院子里飘荡着哀乐,我加快脚步走了过去。 刚进院子,我就愣住了。眼前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大不相同。院子里忙碌的人群中,竟然看不到几个年轻人的身影。 那些端盘子、搬桌椅的,清一色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我认出了其中几位,都是与王大爷同辈的老邻居。 我有些困惑,不由得四下张望,希望能看到些年轻面孔。但是,除了王大爷的子孙,几乎看不到年轻人。 这种反差让我感到一丝不适,仿佛时光倒流,又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我走进厨房,想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厨房里热气腾腾,几口大锅上正煮着菜。掌勺的是村里有名的张师傅,今年也有七十多岁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每次村里有红白喜事,都是张师傅掌勺。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他还在坚持。 "张叔,我来帮忙吧。"我主动请缨。 张叔抬头看了我一眼,笑道:"好啊,小伙子,来来来,帮忙切点葱花。" 我接过菜刀,开始切葱。趁着这个机会,我忍不住问道:"张叔,怎么都是些老人家在忙活啊?年轻人呢?" 张叔叹了口气,"哎,现在的年轻人哪有心思管这些。都在外面打工,忙着赚钱呢。就算在家的,也觉得这种事情麻烦,不愿意来。" 我听了,心里不是滋味。记得小时候,村里不管红事白事,大家都会互帮互助。那时候,年轻人总是冲在前面,干得最起劲。现在看来,这种传统似乎正在慢慢消失。 切完葱,我又帮着端菜、摆桌子。忙活了一阵,我走到院子里透透气。这时,我看到王大爷的小孙子正蹲在墙角玩手机。我走过去,蹲在他旁边。 "小方,在玩什么呢?"我问道。 小方抬头看了我一眼,"王叔叔好。没什么,就是打游戏。" 我笑了笑,"你爷爷的葬礼,你不去帮忙吗?" 小方撇了撇嘴,"有什么好帮的。反正有那么多人在忙,也不差我一个。" 听到这话,我心里一沉。曾几何时,我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不禁开始反思,是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在某些方面辜负了老一辈的期望? 夜幕降临,送走了最后一批吊唁的人,我也准备告辞。临走前,我又去厨房看了看。张叔他们还在收拾残局,我主动帮忙洗了会儿碗。 "张叔,"我一边洗碗一边说,"以后村里有什么事,您给我打电话。我尽量回来帮忙。" 张叔愣了一下,然后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好啊,好啊。你能这么想,老头子我就放心了。" 离开村子的时候,我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我为村里的变化感到惋惜;另一方面,我也明白,时代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变。但是,有些传统,有些精神,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回到城里,我给几个老乡发了消息,提议我们组建一个互助小组,以后村里有什么事,大家都尽量回去帮忙。让我欣慰的是,大家都表示赞同。 也许,我们不能阻止时代的变迁,但我们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传承那些值得保留的传统。毕竟,那里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永远的家。 回想起这次回乡的经历,我深感触动。生活在城市,我们习惯了快节奏,习惯了把一切都简单化、效率化。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遗失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那种邻里互助、守望相助的精神,那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传统的尊重,是否正在被我们慢慢遗忘? 我想,答案或许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重要的是,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我们来自何方,不要忘记那些塑造我们的人和事。因为只有铭记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活着,更是为了传承和延续那些美好的东西。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守护我们的根,我们的家。 声明:故事来源于生活,情节多为虚构,请理性阅读!!